第十一章 龙兴之处高山台

朱寒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到高山台的那刻,鲜明就明白了,为什么清宝要说高山台就是白龙。

高山台是一座石头山,山上花木皆无,只在石头的缝隙间冒出零星几颗小草。那一块块裸露在在外的白色巨石,像是覆在白龙身上的一片片鳞甲。山峰最高处一个残破的烽火台,如龙头一般矗立在空中。山脚下,不知是何时修筑的堤坝遗迹,像龙尾一样浸入水中。

远远望去,高山台就像是一条趴在柳河岸边晒太阳的白龙一样。

“确实像一条白龙!”鲜明眯着眼睛,望着远处的高山台。

天气很好,早上的风到了这会儿已经停了,湛蓝的天空上不见一丝云彩,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暖的。清宝把围在头上的围巾摘了下来,围在脖子上,对鲜明说:

“很多人都相信,这条白龙是彰武兴起之所在。”

“哦?看来这个高不过一二百米的小山,还有故事呢。”

“那当然。这高山台本叫杜尔笔山,山下曾有一座杜尔笔城。”清宝摆出一副神婆脸:“传说多尔衮在一次行猎中,追着一只白鹿来到了这里。他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遂立刻回到奉天,把此事上奏给了皇太极。皇太极派萨法师前来勘验,法师说这里是龙起之地,这条白龙就是皇太极入关的钥匙。

于是,皇太极编派多尔衮来这里修建杜尔笔城。没想到多尔衮对他早有异心,在修建的时候买通了法师,更改了杜尔笔城的地基位置,导致最后领兵进关的是他多尔衮。”

“讲得真好。”鲜明鼓了两下掌:“跟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也差不了多少了。”

“别闹,我还没讲到正地方呢。”清宝用手指怼了一下鲜明:“后来啊,多尔衮进关后,就把这里设为牧场,专为东三陵提供祭品。百姓们觉得朝廷看中这里,这里就一定是神明所在,于是在这附近建了一座白龙庙。不过随着清廷的衰落,杜尔笔城也渐渐荒废了,白龙庙也就消失不见了。”

“听你说了半天,可我却没看到这附近有什么城啊?”鲜明四处张望道。

“杜尔笔城消失了,在二十几年前,一夜之间消失了。”清宝吹了一口气:“像风一样。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消失的。有人说是张大帅做的,也有人说是日本人做的,还有人说是老蒋做的,各有各的理由。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长春伪皇宫里的内侍,曾来过这边。就在我刚到海州那年。”

“来这里做什么?”鲜明问道。

“想做什么我不清楚,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没做成。”清宝回答:“咱们打彰武的时候,高山台这里曾驻扎了一个连的国民党兵。”

“这样看来,这个地方与日本人,与国民党都有联系。”

“但说到底,这也算不上什么联系的证据。皇帝大概是派人来凭吊先祖,国军觉得这里是块战略要地。”清宝垂眸沉思:“但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却又说不出来。你觉得呢?”

“我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来。”鲜明说:“咱们还是先去找土改队的同志,了解一下情况吧。”

两人打定了注意,就来了土改队的驻地。出示了介绍信后,土改队里一位姓赵的年轻小伙子接待了两人。

小赵是农校毕业的大学生,最擅长改良盐碱地,因为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所以,他对这周围几个村子里村民的情况,都非常了解。

“两位公安局的同志是来调查土匪的?”深知农民苦于匪患的小赵,得知二人是来调查土匪的,很是热情。又是沏茶,又是拿烟的。

“是啊。”清宝知道鲜明还不太清楚海州剿匪的事情,就主动开口说道:“虽说大股土匪已经都被我们剿灭了,但还是有些流匪逃进了大漠里。局里怕他们在村子里有眼线,所以让我们来摸查一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