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兵临城下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如此反复七日后,便是其出殡之日,张太后灵柩安放于皇堂,益庄王以玄缠玉璧行奉辞礼。

这一天京城内各衙门文武百官,勋贵宗亲,皆着素服,跪于朝阳门外奉辞。张太后灵柩安葬于孝宗皇帝泰陵与之合葬。神主还宫百官素服于朝阳门外迎接皇太后神主还宫,行奉慰礼。

除此外,自丧葬日起,京城内外不得宰杀牲畜;停止音乐和祭祀活动三日,民间婚嫁喜事暂停百日。

京郊昌平,连绵不绝的天寿山,大明朝历代皇帝的陵寝便坐落在此,若站在山顶便会发现,此地东、西、北三面群山环绕,背靠大山,唯独南边开阔无阻,确实是一万中无一的上乘吉壤。

只见太行山脉蜿蜒绵恒北走千百里西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将数代先帝的陵寝包裹其中,犹如陵寝之屏障一般。

此吉壤乃是当年成祖皇帝北迁后,命全天下的风水大师苦苦寻求数月,最终在这太行山脉以北处寻得这一处万年吉壤,命名为“天寿山”。

自成祖皇帝的长陵之后,陆续有仁宗的献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宪宗的茂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分列与成祖长陵的左右,永眠在先祖的身边。

徐阶奉旨治丧,带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以及张太后的灵柩,于北京朝阳门而出经一日路程,到达这昌平皇陵。

众人行走在孝宗皇帝的泰陵的神道上,队伍穿过了伟岸高耸的汉白玉石牌坊,便算是正式进入了孝宗皇帝的泰陵。

过了石牌坊不久后,便可见到陵园正门,大门两旁各自竖起一石碑,上刻:“下马而行”。凡是前来祭陵的人,包括皇后,都得步行入内,以示对先皇尊敬。

皇帝的陵寝分为主陵与副陵,由字面意思可知主陵自然是安放皇帝陛下的灵柩,而身旁的副陵在修建皇陵的时候,早已做好,没有封陵,这是专为皇后娘娘所准备的。

示意着帝后二人,即便是在地下也当永结同心,永不分离。至于皇帝其余妃子可是没有与皇帝合葬的殊荣了。

待工匠们打开帝陵,下葬前,徐阶于灵前宣读皇帝陛下的圣旨,给张太后的谥号等等。

完毕后,徐阶便再拿出一张黄榜,其上写着祭端孝康敬皇后。待徐阶打开祭文宣开读时,此时孝子益庄王,张太后直系子孙辈,以及随行治丧官员则纷纷跪地装作孝子贤孙一般痛哭流涕,这一时是哭的昏天黑地,犹丧考妣般。

待徐阶的祭文念完的那一刻,哭声也随即戛然而止,戏演完了,也就该收场了。这时候大家便抹了抹眼角处的眼泪,起身拍了拍袍子上的灰尘,等待着徐大人下令。

此时徐阶便沉声道:“下葬,封陵”。

到这个时候,张太后的治丧事宜总算是结束了,徐阶也就功德圆满的可以回宫复命了。

嘉靖二十年五月,这一天徐阶如愿以偿升任礼部尚书一职,从此位居九卿之一,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一部大员。

数月后,此时张成已入阁做司值郎4月有余,这天申时二刻,已到下班的时候,张成见文渊阁的书吏等等均已经离去,张成便收拾了下值房也准备离去,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回到明朝做皇父》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