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历险故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近年来,探索深海奥秘、开发深海资源已成为众多海洋学家的重任。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为了探索大洋深处的世界,新点子、新手段层出不穷。平静的海水下,一场激烈的竞争正在进行着。
1995年3月24日早晨,一个小小的橙黄色的金属舱从一艘日本考察船上悄无声息地滑下,潜入了太平洋马里亚纳海域。中午11点22分,它已经下潜10911.4米,到达了海床。在数小时的海底游历后,又被停留在海面上的考察船收回。
这个金属舱是日本海洋科学与技术中心设计制造的,名为“海沟”无人深潜艇。当天它达到了地球的最深点——马里亚纳大海沟。它下潜的深度,仅比35年前瑞士人杰·比卡特和美国人华尔什用他们的“特里斯特”号深潜艇创造的世界纪录少了60厘米。
“海沟”没能破纪录,但日本科学家并不为此遗憾。这艘无人深潜艇装备着机械手、探照灯和摄像机,由母船上的计算机通过12公里长、20吨重的光导纤维遥控,它的主要任务是水下11公里取样、摄像,进行长时间的科学考察,而1960年“特里斯特”号在达到10912米的纪录深度后就迅速返回了海面。
“海沟”是日本深海开发计划成功的象征。作为一个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日本的陆地资源极其贫乏,大洋底下蕴藏的财富当然令这个国家的经济界和科学界人士关注。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日本海洋科学与技术中心每年会获得大藏省1.86亿美元的巨额拨款,仅“海沟”计划就耗费了5000万美元,其海洋研究经费居世界之冠。
日本的深海开发计划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把调查海底资源、发现海底生物和研究地震板块作为重点,而其中心目标则是为长远的经济发展服务。在这一点上,它远远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在深海探险和科学考察方面,超级大国美国历来是不甘示弱的,“载人鱼雷”是美国继日本“深海6500号”遨游马里亚纳海沟,保持6500米载人潜水纪录以来实现其深海探险梦的一个“秘密武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