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的神奇土地【1 / 2】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奇趣大自然》最新章节。

h2class="text-title-2"id="calibre_pb_0"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的神奇土地/h2

在长江西陵峡中的王昭君故里,即湖北省兴山县香溪口附近,有块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的神奇土地。

这块土地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当地人每年冬天将山坡上的杂草灌木砍倒,用火将草木烧掉。待几场春雨一洒,就生长出碧绿的油菜。据了解,这里方圆20多个村庄的人家,每户每年可收野生油菜籽60多千克,基本上能解决生活用油。一位70多岁的老农说:“我从出生就吃这种油菜,老辈人也是吃的它。记得1935年发大洪水,坡上的树连根拔走,可第二年春油菜照样野生。”

当地人传说:昭君姑娘出塞前曾在此采药,种下菜籽,并嘱“连发连发连年发”,所以野生油菜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传说毕竟不等于科学,野生油菜多年生而不绝的科学依据又是什么呢?

飞鸟不栖之地

浙江宁波近郊山峦中有一个保国寺,属于东汉时期的古建筑。现存的大殿,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重建的,距今有900多年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一座古老的建筑里,居然没有麻雀、燕子之类的鸟类栖息,也没有蜘蛛和其他动物,这在其他古建筑中很少见到。

鸟类为啥不在此栖息?保国寺于是成了千古“迷宫”,吸引了许多有兴趣者前来探秘。

有人认为,飞鸟不栖保国寺,是因为保国寺内有“回旋风”。保国寺建筑结构独特,它具有我国汉唐时期特有的木结构风格。大殿通过纷繁多样的柱、梁、枋枋:fánɡ。、拱、昂、阑阑:lán。额等构件的巧妙衔接和复杂榫卯,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外形,整个大殿没用一根铁钉,全凭精巧的榫卯榫卯(sǔnmǎo):卯眼和榫头。使斗拱层层相衔,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在这些错落有致,如鱼鳞般层层相贴的斗拱结构里,形成了一个个姿态不同的“风道”。外面的空气一进入大殿,通过这些“风道”在大殿内产生了一种回旋的气流,这种气流被称为“回旋风”。回旋风在大殿内不停地回荡,使梁上不容易结存灰尘。建筑学家推测,这种回旋风有可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声波,就像超声波似的,使飞鸟不敢接近。

1975年,人们在维修保国寺大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秘密。他们从换下来的梁柱中发现这种木材有一股刺激性的香味。请专家化验证明,这种木材叫“黄桧桧:huì。”,它含有一种飞禽、昆虫不愿闻的芳香油。他们把一只蜘蛛放在大殿的梁上,不久,蜘蛛就昏迷过去了。由此看来,有可能是木材成分使飞鸟不敢接近。

那么,到底是回旋风或木材成分使飞鸟不敢近前呢,还是有些别的什么原因呢?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山东曲阜孔林万树成阴,却乌鸦不栖;百草丛生,又绝无蛇迹。然而孔庙附近却乌鸦成群,早出晚归。百草丛生的孔林,还有不少外界罕见的昆虫和植物。千百年来,这些奇怪的现象一直是个谜。

无蚊蝇、蟑螂蟑螂:zhānɡlánɡ。之地位于武汉市市郊木壮山上的滴水崖山庄,具有防止蚊蝇入内的奇特功能。其周围并非无蚊蝇,奇就奇在山庄像被无形的罩子罩住一样,蚊蝇一接近山庄生活区就往回飞。是什么原理产生驱蚊赶蝇的自我保护功能的呢?是因为周围有特殊磁场存在(存在天然谐振波场,频率刚好是驱蚊蝇频率)?还是因为山庄具有特殊的植物草类、药类或树木,它们释放了有驱蚊蝇效果的味道?还是另有别因,这个秘密也有待揭开。

庐山无蟑螂,你相信吗?但千真万确。在庐山海拔1000米的宾馆、饮食店、居民家、酿造厂,都没有发现蟑螂及其排泄物,但山下的九江市里世界上最大的洞穴蟑螂却到处都有。

世界上最大的洞穴

1900年的夏季,一天午后,美国农民金·怀特骑着马奔走在新墨西哥州的哥德洛普山谷,寻找失散的羊群。忽然怀特猛地勒住马缰缰:jiānɡ。绳,注视着远处贴近地面冒出的一大股黑烟。他驱马赶到近处一看,噢,那不是黑烟,而是一大群蝙蝠正从洞穴中飞出来。怀特下了马,在离卡尔斯巴德洞口不远处驻足观察。没想到他整整观察了3个小时,最后一只蝙蝠才飞出洞口。随着“嗡嗡”的振翼声消失,周围顿时一片寂静。此时,黑暗笼罩着峡谷,怀特不免紧张起来。他在山洞边燃起大堆篝火壮壮胆子,时不时抓起着火的树枝扔进漆黑不见底的洞穴。洞穴里毫无动静。怀特断定不会再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了,这才上马回家。不过他心里对大群蝙蝠突然结队飞出洞穴,还是觉得不可理解。

从第二天起,怀特按捺不住好奇,连续数日手持乙炔炔:quē。气火炬,只身入卡尔斯巴德洞探险,他找到了好几个洞口。后来怀特花钱请一个墨西哥少年结伴,两人入洞进行更加大胆的踏勘。他们几乎走遍了卡尔斯巴德四通八达的主要溶洞群。有一次火炬不慎熄灭了,两个人刹那间陷入可怕的黑暗之中。在他们耳朵边充斥着蝙蝠碰撞钟乳石的叮当声,叮当声接连不断,在洞穴中引起一阵阵回响,急得怀特和墨西哥少年几乎快要发疯了。怀特强迫自己镇静下来,趴在地上匍匐匍匐(púfú):爬行。爬行,好不容易总算摸索到了进洞后沿路抛下的结为绳头的路标,才松了口气。他们小心翼翼摸索着退却出去,死里逃生爬出了卡尔斯巴德洞。

当然怀特感到很骄傲,他觉得自己的探险十分成功。他卖掉了所有的羊群,带领妻子儿女搬入卡尔斯巴德洞居住。怀特设计制作了一只大铁桶,安装在洞口垂直升吊,作为进出洞穴的工具。不久,怀特和卡尔斯巴德的名声已家喻户晓。远方近邻都好奇的闻风而来,怀特用原始缆车接送旅客,让他们尽情观赏卡尔斯巴德洞那妙绝的地下世界。怀特的收益也因此日渐丰厚起来。

后来,地方官员也赶来卡尔斯巴德洞考察,惊喜万分。尤其是洞中成群结队的蝙蝠飞进飞出的景观,更是世界罕见。政府从怀特手中买下了洞穴,连同周围550平方千米土地,开辟了卡尔斯巴德洞国家公园。

经过多年的探险和勘测,现已测得卡尔斯巴德洞由60多个相通的洞穴组成,洞穴空间总面积为259.2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的洞穴。卡尔斯巴德洞分为上下3层,最深处钻入地表面335米。洞中最大的“大屋洞”,竖洞深250米,殿堂长550米,高78米,有5个足球场那么大;堂中有一支高20米。直径6米的超级石笋笋:sǔn。。

目前进入卡尔斯巴德洞已用上现代化电梯,蝙蝠洞对面用石块砌成了十几排半圆形观众席,供观察蝙蝠进出洞之用,这里已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的“蝙蝠剧场”。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当年金·怀特时代,蝙蝠每次进出洞穴需延续3个多小时,蝙蝠群数额达800万只以上,此情此景真可谓人世间罕见。如今蝙蝠群进出卡尔斯巴德洞只需半个小时,蝙蝠也仅30万只,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黑竹沟的秘密

四川省峨边县彝彝:yí。族聚居的小凉山中,有一处名叫斯合的山谷。是一片方圆约2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斯合,意为死亡之谷。谷里有条黑竹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