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书法收藏【1 / 4】

从始于数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

书法概述

书法的起源

我国5000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我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我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我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我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即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大篆、小篆、隶、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即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唐代的书法理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基础上更加精密、完善。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书仪》及张彦远的《法书要录》都被后人奉为准则,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代、宋、辽、金、元的书法是对晋、唐时期书法的追述与继承,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书法家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轨道。出现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赵孟頫等名家。书法理论也获得了发展,出现了如:《墨池篇》《书史》《宣和书谱》《翰墨志》《广川书跋》《法书考》《翰林要决》等理论著作。给当时及后世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的文样和理论的指导。

明代书法艺术基本上是继宋、元帖学书法而后加以发展。而今人论及清代书法时,每以“帖学”“碑学”划分为前后两期,大致以嘉庆道光之际为分期点。也就是以19世纪20年代以前为帖学时期,之后为碑学时期。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当另当别论。

不过,宋元之后,以二王书学为中心的所谓碑帖学时代,至今已转入最低潮,而学习汉魏以前的篆隶书法的作者,则逐渐增长,当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这时也是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而这时的书法理论比前代更有成就,《书筏》《艺舟双楫》《书概》《广艺舟双楫》等理论著作相继产生。

明清的书法作品如同绘画一样传世、遗留的较多。当前见诸于市面上出现的也较多。我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起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但在流传中竟出现了作品的真赝问题,困惑着收藏家、鉴赏家。而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赝品的官案。

明清时,由于部分沿海城市的工商业先后发展起来,书画的需求便日渐增多,明间制造赝品便应运而声。什么苏州片、河南造、湖南造、后门造,铺天盖地,无孔不入。这也是困扰收藏家、鉴赏家难题所在。

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书法的演变

(1)史前至夏的书法

我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即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距今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著距今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我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新笔趣看】【文明小说】《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比奇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白衣披甲》《从长生苟到飞升》【鸿蒙小说网】《我在现代留过学》《仗剑独行斩鬼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