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银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天,大家正聚在同文书院讨论时局。有个湖南籍的学生胡道南起身议论道:“这几十年其实你们回过头看,朝廷已经大变了!以前军事都是由八旗把持着,现在团练的权力已经下放到了地方。财政以前也统管在内务府手中,现在命脉却在海关。处理外交的衙门,也从理藩院变成了总理衙门。咱们汉人能掌握的已经越来越多。依我看立宪指日可待!”
“之前那些八旗、内务府的制度设计,不过是为了绕过汉族官僚来统治天下。现在权力下放到地方,根本不是为了立宪。还不是因为闹了太平天国,绕不过去才被迫下放的?”说话的名叫黄为之,是横滨广万泰商店的少东家。
“对,权力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内部造反远比国际压力对朝廷的影要大。太平天国虽然立国不正,但也多亏了他们,地方上现在才有了练兵和筹捐的权力,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声赞同黄为之的是他的好友梁志刚,他是横滨福和商店的少东家。两人虽都是富家子弟,但深受孙先生革命思想的冲击,对时局方略好做高论且至为透辟。
书生好预兵事。讲到太平天国,同学们又七嘴八舌地谈起它失败的原因来。有说在于诸王利禄心太重、意见不齐的,有说在于没有建立牢靠根据地的。有说在于北伐失利的……
“愚以为太平天国失败在于立国之后,洪、杨只在长江以南倡议。虽说据了天下的一半,但北方无一省响应。所以朝廷才可以缓过气来,慢慢集结北方的财力兵力,再去平灭它。假使当年太平军南响而北应,则今日已成功而未可知?”听了大家的发言,吕乾秀慢慢地说出了他的观点。
众人一听,这是从未有过的高论!座中的一位日本教师中村先生,听完便将面前的‘鲷鱼烧’递了过来,“胜海桑,请你吃一块。”
同文书院的学生都知道,这是中村先生表达青睐的方式。每次有学生向他讨和果子,要是他不喜欢那个学生,就会伸出手紧紧地捂住盒子,像个小孩子一样叫着:“不给你吃。”
这些言论对于其他人来说是新鲜,但听到复争的耳朵里却是担心。他话中虽未明说‘革命’二字,但复争能感觉到,他所看的书、所想的事都明显有这个倾向。别人可以激进,甚至可以献身,唯独乾秀不行。因为他是吕大人的独子、碧城的弟弟!他还不到二十岁,甚至还没有成亲,要是出了什么事,吕家可怎么承受得住?自己又有什么脸面去见碧城?
一天晚上,北洋官费生吴禄贞、阎锡山等人来找乾秀。他们出去了很久,直至深夜方回。乾秀一进门,就看到复争端坐在玄关处,专门等着他。乾秀只好假装随意地问道:“又荣,你还没睡啊?”
“我问你,今晚究竟是吴禄贞他们找你,还是唐才常找你?”余复争单刀直入地问道。听到唐才常的名字,吕乾秀心中一慌,眼神开始躲闪。
原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太后已经西逃。南方各省在李鸿章和张之洞的合倡下,顶住压力,枉称京里传来‘北上勤王’的敕令是‘矫诏’。还和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东南保护约款》,约定南方各省不会参战。这让朝廷颜面扫地,却让维新党人看到了机会。康梁于是商议,趁乱于南方起义,争取一举把慈禧拉下马,然后让光绪出来主政。余复争所说的唐才常,曾和谭嗣同等人在长沙一起创办过时务学堂。此时,正积极联络留学生中有志者,回国鼎力相助在汉口的起事。
乾秀心想:看来他们也找过又荣了。想到这一层,他没有继续回避,直接告诉复争:“这次康先生在海外筹集了很多捐款,他们准备五路人马……”
“他们成不了事!”还没等乾秀说完,复争就粗暴地打断了他,“他们手上无兵,和戊戌那年一样保不了皇上。这次就算是成功把皇上推到前面,朝廷也不可能立宪革新。”
“那你的意思是,要把皇上也拉下马了?”乾秀就着话头和他探讨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