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楚辞》:中华文明的艺术奇葩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5.《楚辞》:中华文明的艺术奇葩

〔中国〕刘向

【作者简介】

《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集,是由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编纂而成的。

它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和宋玉。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秭县(今湖北省秭县)人,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转任三闾大夫,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后来,楚国因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而陷入困境。屈原眼看曾经兴旺的国家已经衰败腐朽,悲愤交加,怀抱石头自沉于汨罗江,传说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联合齐国与强秦对抗,很有远见;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

同时,屈原还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背景介绍】

楚文化的兴起比中原文化迟,原始宗教——巫教的盛行可以说是楚文化落后的表现。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有许多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中原文化。在楚国,艺术,无论娱神的还是娱人的,都是在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展示的是人的活跃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地的歌谣演变出了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如《九章》中的《橘颂》全诗都用四言句,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看作是《诗经》体式的渗透。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是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以前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在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成为一种文学样式。

汉代起,“楚辞”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内容概述】

《楚辞》是以先秦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所作《离骚》、《九歌》(共11篇)、《天问》、《九章》(共9篇)、《远游》、《卜居》、《渔父》,宋玉所作《九辩》、《招魂》,旧题景差所作的《大招》,旧题贾谊所作的《惜誓》,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隐士》,东方朔所作《七谏》,严忌所作《哀时命》,王褒所作《九怀》,刘向所作《九叹》,共16部作品。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部分重要篇章的内容梗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