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朝花夕拾》:批判反动势力的回忆散文集

79.《朝花夕拾》:批判反动势力的回忆散文集

〔中国〕鲁迅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鲁迅先生,早在五四运动前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既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鲁迅的作品一向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其思想性与艺术紧密地相融在一起。有关他的生平,本书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重述。

【背景介绍】

《朝花夕拾》一书所收集的作品,创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这些作品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散文集,鲁迅说其中的10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它以鲁迅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有一定的连续性。

《朝花夕拾》前7篇描绘童年在绍兴的生活,后3篇叙述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再回国教书的过程。

鲁迅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对他的严重压迫。其中在写作《朝花夕拾》时,正值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为声援北平大学生民主活动而经受着陈西滢、杨榆荫等所谓“正人君子”的讥刺和嘲骂。北洋军阀政府也对鲁迅施展淫威,竭力压迫、威胁和打击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方面,鲁迅充分地利用手中的笔,撰写了大量的时评、杂文和短论,有力地揭露了那些“正人君子”之流的虚伪、卑劣和反动。另一方面,南下厦门大学,在严酷的文网中,把战斗的心灵沉浸到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内容概述】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回忆散文集,作品内容撷取的是作者童年、少年和青年各个时期的生活片断,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察,则作者的情感、思想、志趣可大略地窥见一斑。

因此,《朝花夕拾》既是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的重要资料,也展示了《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之外鲁迅思想的另一个侧面,是研究鲁迅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把钥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