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蔡志勇:华尔街金融之王
蔡志勇,1929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在上海读完高中,1946年只身赴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波士顿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后,他进入美国波士顿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工作。1965年后,他两度自创“蔡氏公司”,多次“倒买倒卖”几家公司的控股权。由于谙熟证券交易上“低进高出”的诀窍,他成了令金融界刮目相看的亿万富翁,荣任年销售额30多亿美元的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主席。美国报刊称他为“华尔街金融之王”。“拥有点石成金之术”。
机会比学位更重要
不知是不是上海滩的金融风云培养了他在金融方面的天分和机智,蔡志勇进入美国后,就一直留意证券方面的信息和动向,对华尔街的起起落落比对自己的学业还熟悉。
就在蔡志勇即将获得MBA学位的时候,美国波士顿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在他所在的学校公开招聘初级分析员。蔡志勇不愿看着这一大好机会从身边走过,考虑再三,他认为,学位固然重要,但机遇更重要。他决心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证券市场中一展身手。
他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学位,报考了这家证券公司。他对证券业的熟悉和在这方面展露的才华令他顺利进入证券业,做着周薪50美元的初级分析员工作。
虽然工资和地位都不高,但对证券业的兴趣令蔡志勇干得津津有味。1958年,他看准市场走向,给老板写了一份2页纸的建议书,提出另外成立一个基金的主意。蔡志勇的敏锐和智慧令老板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他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当年这个基金便赚了大钱。一份2页纸的建议书,为蔡志勇带来了10万美元的分红,这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证券行业的信心。
蔡志勇在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效力几年后,1958年升任总经理。靠他的金融才华,该公司的营业利润年增长率高达50%左右。
1965年,公司董事会主席年老引退,但却极力反对把该职交给众望所归的蔡志勇。蔡志勇颇为愤慨,当即辞职离开公司,以220万美元的资本自立门户——蔡氏经营及研究公司,经营互惠基金及投资研究咨询业务,开始自创大业。
1967年2月,刚刚在华尔街自立门户的蔡志勇,看准人们不再满足于把金钱存到银行吃那点微薄利息的心理,一鼓作气推出5种基金,令华尔街的投资巨头们大吃一惊。
应该说,就算是一个实力雄厚的老公司,要一下子成功地推出这么多基金也相当不容易。蔡氏公司的“曼哈顿互惠基金”开市的头一天,就筹集到资金2.7亿元,刷新了美国金融界大本营华尔街的最高纪录。这使他获得了“拥有点石成金之术”的美名。据说,这一纪录至今仍无人突破。
“倒买倒卖”的“金融魔术师”
从1965到1968年的3午时间,蔡氏公司从220万美元的本金涨到3700万美元的卖价。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