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狭小舞台上的奇才
冯驩是齐国的一介布衣,生活贫苦,以至于难以自存。大约在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他穿着破衣草鞋,前去投靠齐国贵族孟尝君谋生。战国时代有四位以养士(门客)而闻名遐迩的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孟尝君姓田名文,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称薛公,号孟尝君,是齐国炙手可热的权势之人,门下养有食客二三千人。
冯驩在孟尝君门下默默无闻,不曾有只言片语的赞助。一年后,即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孟尝君被擢升为宰相,食邑万侯,门下食客增至三千余人。庞大的开支,使他入不敷出,可是封地薛邑连年受灾,派去收租的人往往完不成使命,收不回本息,孟尝君忧心忡忡。
一天,孟尝君拿出账簿,对门下的食客们说:“哪一位先生善于会计之术,可以到薛地讨债?”冯驩说,“我可以去收债。”
冯驩带着车马,很快便到了薛地。他深入民间,实地调查,凡是有能力偿付债务的,或者立即收取,或者限期缴纳,很快便收到了利息上万钱。然而有一些人确实贫困,无力偿还债款,冯驩一一查明后,不但没有强行逼债,反而将债户召集到一起,置酒款待,然后将自己带来的债券和债户的债券相合,验明后立即以火焚之,当众宣布说:“薛公考虑到大家困难,无力从事耕作,便贷款给你们。薛公国事繁忙,宾客甚多,开销极大,理应按照契约收受债息,否则他也将陷于困顿。可是既然你们实在偿还不了借贷的本息,薛公宁可自己为难也决不难为大家,他决定将贫穷者的债务一笔勾销。方才不是把债券都烧掉了吗?这样仁爱的君子,天下还能有谁呢?希望大家万万不要辜负了他。”众人非常激动,感激涕零,高呼孟尝君万岁,并且一拜再拜。
冯驩理事完毕,乘车急速回到齐国,一大早便去求见孟尝君。孟尝君穿戴得整整齐齐,接待了他,问道:“债款都收完了吗?怎么这么快呢?”冯驩回答得很简单:“债款全都收完了。”孟尝君很高兴,接着问道:“先生用债款为我买了什么呀?”冯驩从容自若地说道:“我向公子辞行时,公子曾指示说,我的府上缺什么就买什么。我心里想,公子家中金银珠宝应有尽有,猎狗和骏马无计其数,美女站满了后廷,可以说公子府上什么也不缺。如果说缺什么的话,我以为您缺少的只是仁义罢了。”孟尝君疑疑惑惑地问道:“缺少仁义又怎么样呢?”冯驩振振有词地说道:“为了使公子能够获得一个仁爱士民的好名声,我假传公子之命,当场焚烧了无用的债券,民称万岁。我使公子捐弃的是一点点虚利,却为公子博得了薛地民众的敬仰与信赖。”孟尝君听了虽然也觉得有道理,但白白地损失了不少钱,心中还是郁郁不乐,无可奈何地说:“唉,先生算了吧。”
从冯驩处理薛地收债来看,可见他做事的果断和用心的深远。他以政治眼光来看待经济事务,以牺牲眼前利益来谋取长远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颇有见地的。
孟尝君身为宰相,权倾齐国,门下食客三千,谋夫勇士,藏龙卧虎,加上近年来他礼贤下士和仁爱百姓的名声和影响日益扩大,功盖过主,这就不能不引起齐王的猜忌。其他诸侯国不愿看到齐国的日渐强盛,秦、楚等国派出游士说客,散布流言,挑拨齐国君臣之间的关系。过了不久,孟尝君终于失宠于齐王,齐王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为借口,罢黜了孟尝君的相位。
当初孟尝君得志时,宾客如云,高朋满座,及至丢官失意时,门前冷落车马稀,使他饱尝了世态的炎凉。无可奈何之中,他只好驱车回到他的封邑薛地。在距离薛地百里的地方,只见道路上黑压压的有很多人在迎接他,男男女女,扶老携幼。孟尝君阴霾的心里顿时射进一道温暖的阳光,激动的热流贯满周身。他知道,这是因为一年多以前冯驩代他焚券弃息才赢得了民心,取得了薛地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才使他这个落魄公子有了一块安身之地。于是他感激地回过头来,对冯驩说:“先生为我‘市义’,今天算是看到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