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小球推动大球:中美两国的乒乓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62.小球推动大球:中美两国的乒乓

外交1971年4月初,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正在那里举行。但崇尚宁静的日本人似乎未予多少关注。他们照常徜徉于温馨的樱花树下,流连在朵朵白云与片片红霞间,倾听着伊势湾涛声依旧……突然,来自西岸大陆的一条消息却使他们如闻惊雷: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北京!于是,这些矜持的日本人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儿。他们敏锐而精明地迅速掂出这条消息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份量。

“事变”最初始自美国乒乓球队队员、圣莫尼卡市立学院学生格伦·科恩与中国乒乓球队队员的交往。4月4日这天,长发披肩的格伦·科恩独自在路边等候汽车接他去体育馆。中国乒乓球队乘坐的大轿车恰巧经过,出于道义,停下来将他捎带上同行。不料科恩却与中国队的著名选手庄则栋攀谈起来,后者竟当场向科恩赠送了一幅1尺多长的杭州织锦表示友谊。这件事使中国队领队很是不安。是啊,中美两国互相敌视了20多年,还从未在公开场合有过这种接触。如果听任下去,会不会闹出什么严重的政治事件?但硬行阻止,亦使他觉得不妥。更令他惶恐的还不止于此:这天,美国乒乓球队领队格雷厄姆·斯蒂霍文竟然在比赛间隙,主动过来搭讪,希望中国邀请他们访华。这位中国领队一回到驻地,便急急向国内发回电传,如实报告,请求指示。听到这个消息,国家体委等即向中央打了一个报告——那是个不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

其实,他们均有所不知:美国乒乓球队的行为,正是中国高层早已预料到并希望的。原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直从华盛顿发出含蓄的信号,表示美国准备与他现在所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他一直称“共产党中国”或“赤色中国”)恢复某种联系。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1971年4月5日,深谙毛泽东战略意图的周恩来在接到国家体委等关于名古屋“事变”的情况以及“不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建议报告后,当即呈送毛泽东。毛泽东同他都很警觉地意识到一个打破坚冰的契机就在眼前。经过一个不眠之夜的反复思考,他们终于在4月7日凌晨作出决定:批准中国乒乓球队与美国同行的友好交往,并由中国领队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天,已经是第31届世乒赛的最后一天。

毛泽东、周恩来的这一着棋一时令世界舆论惊讶不已。而由格雷厄姆·斯蒂霍文率领的美国队13名队员,此时也是既高兴又纳闷。因为这是他们做梦也未曾想到的——虽然他们表示出访华的愿望,实际是不敢奢望变成现实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