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亚太外交”拉开中国全面对外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79.“亚太外交”拉开中国全面对外

开放的序曲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和开放的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与之相应中国对外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会议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发展中日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1980年5月,中国总理华国锋访问日本。他是第一位访问日本的中国政府首脑。他指出:“希望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根据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加强同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中日友好不仅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时代的需要,在国际危机四伏的80年代,中日两国更需要合作,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1982年5月,中国赵紫阳总理访问日本时又指出:中日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这番话引起日本朝野人士的共鸣。同时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1983年11月,胡耀邦总书记访日时,日本首相中曾根又加了一条“相互信赖”,成为四原则。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10年来两国关系的总结,为确定中日两国长期稳定的外交关系、经济合作体系打下了基础。

在日本,以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为契机,日本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经济飞速发展。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占10%,相当于亚、非两大洲的总和,成为世界上第三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日本外交政策的思想随之变化,把从“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视为基本方针,开始推行“大国外交”,谋求发挥大国作用。其外交性质由“追随外交”变为“自主外交”,从偏重经济转为注重政治;外交范围从有利害关系地区扩展到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外交姿态也不断由“低”到“高”转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