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基层工会的经济技术工作【1 / 3】

第二十九章基层工会的经济技术工作

基层工会经济技术工作概述

一、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

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是指工会通过对职工生产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和协调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它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活力。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是工会主要经济活动之一,它对于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和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职工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活动、劳动模范工作等。

工会群众生产技术工作的这些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它们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即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为加快企业的建设和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发展社会生产力而进行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其区别在于,他们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有所不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原则及其主要形式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赶超先进,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就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竞赛的具体目标;

(2)坚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它体现劳动者之间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3)有利于职工参加的原则,体现广泛的群众性;

(4)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使竞赛成果与职工的政治荣誉与物质利益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长期来,各级工会组织创造出许多劳动竞赛的有效形式。根据劳动竞赛的实际情况来看,竞赛的形式大致有:

①同工种、同业务竞赛,这种形式的竞赛,其竞赛的内容基本相同,可比性强,便于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也适合于一些单项内容的竞赛;

②上下工序协作竞赛。这是同一产品上下工序之间开展竞赛的一种形式。使每道工序按时、按质和按量地均衡生产,使生产过程环环紧扣,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③科室业务竞赛,这是组织科室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竞赛的一种形式。比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攻关,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2.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

新形势下,劳动竞赛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参与竞争服务。

(1)劳动竞赛的模式向企业需要靠拢。过去计划经济下进行的竞赛模式往往是随着一年不同的月份,自上而下统一布置。如年初的“开门红”,5月的“红五月”,7月的“战高温夺高产”,等等,声势浩大,场面热闹非凡。应该承认,昔日劳动竞赛对企业生产的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流于形式,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更好地针对本企业当前生产经营需要,确定小型、多样、实效的竞赛模式。具体来讲,一般竞赛规模较小,如在企业内部区别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开展小范围的竞赛,强化了参赛者的同一性、可比性,便于竞赛开展。竞赛实施的时间要短,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上的一个难点,突击一段时间,达到预期目的后竞赛即结束。竞赛目标要明确,操作性要强,如用销售额、抢修设备、降低某种原材料消耗等实施专项竞赛,从而加强竞赛的针对性,使竞赛收效更为显著;

(2)劳动竞赛的指导方针要向提高职工素质方面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往往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作为目标,号召职工加班加点,大干苦干,在劳动竞赛上,很少考虑竞赛本身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量不再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唯一因素,科学管理、职工技术素质等方面对影响企业效益的比重逐渐加大。因此,劳动竞赛要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为内容来开展,竞赛更加注意职工智力资源的开掘,而不仅限于体能的挖潜;

(3)劳动竞赛必须向经营、流通、信息、科技方面发展。改变以往只局限于生产领域的范围内开展竞赛,而且参赛人员也必须从局限于生产工人向企业全体职工参加,使职工人人为企业竞争服务。

三、职工技术协作工作

1.职工技术协作的意义和原则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