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重农抑商的革新宰相

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晁错:重农抑商的革新宰相

晁错,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著名政治家,在经济思想上主张“重农抑商”,对当时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晁错少年时非常聪明,随当时大学者张恢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学说,领悟颇深。汉孝文帝时,朝廷中竟然没有一个研究《尚书》的人。《尚书》是一部治世经典,汉孝文帝为此耿耿于怀。后来皇帝听说济南有一隐士,姓秦,潜心钻研《尚书》近90年,便想召他入朝,但年龄太大,根本不可能入朝为官。无奈之下,皇帝令太常派人前去学习他的研究成果。晁错当时正在太常府中任职,因其才华被太常看中,于是得以亲赴济南学习秦隐士的研究成果。不久,晁错学成归来,在汇报学习成果时,竟能学以致用,根据《尚书》中的典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济方案。皇帝非常高兴,马上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老师。口才极佳的晁错显然很胜任这个位置。不久就赢得了太子的宠幸,并被太子称为“智囊”。不过这时的晁错并未对国家发挥多大作用。他好几次上书孝文帝,提出自己对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一些想法,孝文帝都没有听从。虽然被提升为中大夫,但晁错仍感到被冷落。而由于太子的极力称赏,晁错不免与其他大臣逐渐形成隔阂。如当时的袁盎等,与晁错的关系都不融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