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每一个时期,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相反的潮流,但是通常持不同意见的人是落伍者,他们中间很少有伟大的艺术家。但这里要谈的,不是一般的反对者,不是一些口出怨言的小作曲家,备战的理论家,不成功的技巧演奏家,刻薄的批评家和顽固不化的哲学家,而是超越于以上各种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1833年5月7日,不知道自己未来命运的勃拉姆斯诞生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城市--汉堡。作为职业乐师的父亲与母亲的结合,和许多传奇音乐大师演奏的音乐一样充满了戏剧性。有一次演出结束后,勃拉姆斯的父亲--约翰·勃拉姆斯偶然认识了一个中年妇女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蒂娜,长相平平,脚有点瘸,年长约翰17岁。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因做得一手好菜而让约翰陶醉不已。在一个星期后的幸福的一天,约翰便和克里斯蒂娜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勃拉姆斯的诞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幸运,他们依然住在阴暗的贫民窟里,父母当初结婚时的戏剧性的浪漫情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无穷无尽的磕碰、烦恼和忧愁。童年的勃拉姆斯是贫苦的,但也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懂得音乐的父亲,正是音乐,才使他幼小的心灵有了寄托。为了增加一些家庭收入,他13岁的时候,便开始给夜总会伴奏,后又给剧院演出伴奏,并做了私人教师。这期间,他写了许多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改编等。这锻炼了勃拉姆斯的写作能力,使他接触到了德国的民间音乐、城市音乐,为其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贫穷与不幸往往是孕育天才的沃土,在这块苦涩的沃土中,勃拉姆斯迅速成长。他没有进过专门的音乐学校,但是却认识了一位“专业”的音乐教师马克森。正是在马克森严格的教导下,勃拉姆斯进步很快。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钢琴技能之外,马克森还介绍了德国古典音乐与德国民间音乐,引导他对巴赫、贝多芬的作品和德国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勃拉姆斯后来能跻身一流音乐大师之列,马克森功不可没。1882年,49岁的勃拉姆斯将他所写的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献给了他的长者、教师和朋友马克森,以示尊敬和怀念。
是的,勃拉姆斯的童年是不幸的,严峻的现实生活使他变得很孤僻,沉默寡言,但这丝毫不能阻止他那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年轻的心。他除了如饥似渴地汲取音乐先辈们的遗产外,还认真研究了但丁、歌德、席勒等文学巨匠的著作,提高了艺术素养。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离开汉堡,到欧洲各地进行演出,并结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以及李斯特和舒曼夫妇等人。
“年轻的鹰”,这就是舒曼对勃拉姆斯的爱称。对于勃拉姆斯的才华,舒曼给了高度的评价:所有的现象告诉我们,他是一个负有使命的人!他的同行欢迎他走上世界的舞台,在这里,他会遇到痛苦和失望,可是他也会获得成功和荣誉。我们欢迎这位步伐豪迈的巨人。
舒曼不仅是勃拉姆斯的老师,而且还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但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以及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多疑使他的健康每况愈下。1854年,舒曼突发精神病并住进医院,身为学生和朋友的他便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照顾舒曼妻子克拉拉及其子女的重担。
在这时期,克拉拉的美丽、温柔、娴淑、文静深深地打动了勃拉姆斯,爱情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萌发并疯狂生长。他对克拉拉的爱是热烈的,是疯狂的:“你已经使我,并且是每天都使我越来越对爱情、友爱和自我克制的性质感到惊讶。除了思念你,我什么事情也不能做。”天才的音乐家梦寐以求地憧憬着与克拉拉的幸福结合,但与此同时,他又为一种深深的内疚与罪恶感所折磨:舒曼是他极为爱戴尊敬的恩人、前辈和朋友,他怎能如此不仁不义,乘人之危呢?……他想到了自杀。柏拉图式的爱情,深深地折磨着勃拉姆斯,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疯狂的爱。
在克拉拉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崇高。作为一个比勃拉姆斯大14岁、并且已是7个孩子的母亲,她完全理解一个正处在单相思中的年轻人的心理,她也是为了他的前程、他的才华、他的青春而和蔼委婉地拒绝了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诡秘:魔女家的二五仔》《星空职业者》《石破天穿越令狐冲》《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全职高手之我有一个背后灵》《守陵娘子山食纪》《修仙女配谋长生》《北美新神》《三塔游戏》《玄鉴仙族》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