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浮宫博物馆

冯志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卢浮宫博物馆

罗丹

在中世纪的建筑中,用雕像作支柱的形式很普通,而用雕像的侧影却很特殊,不是由缩进的胸部,而是由向前高举的臂肘支撑形成的。

为人类赎罪的圣母坐着,俯首看着她的儿子,是支柱形;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双腿弯着,俯视这些人,是支柱形;苦痛的圣母,弯身在儿子的尸首上,也是支柱形。

米开朗基罗,我再说一次,无非是最后和最伟大的哥特式艺术的雕塑家。

内心的反思,苦痛,厌恶人生,反抗物质的锁链——这些就是他的灵感的因素。

这些奴隶是由似乎极易断的细绳捆绑的,但是雕塑家要指出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束缚,因为这些形象是用象征手法来表现的被教皇朱理二世压迫的人,他所塑的每个囚徒,都表现了人类的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

您瞧右边的那个奴隶,相貌像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早已猜到了最沉痛的、伟大的音乐家的容貌。

然而,沉郁、悲痛却折磨着米开朗基罗的一生。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欢乐呢?人间的欢乐愈是诱惑你们,愈是对我们有害。”这是他的一首美好的十四行诗里的一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