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国要找公道

《五四运动》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战胜国要找公道

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虽然有点歪打正着的意味,但这毕竟跨进了胜利者的行列,不管怎么说,战胜国总比战败国要威风得多。当然中国并不知道巴黎和会的阴谋,此时,各大城市正张灯结彩,庆祝胜利。

1918年11月28日,天刚朦朦亮,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就已站满了人。此时的晨风虽不透彻肌骨,却也冷飕袭人。人们缩着脖、袖着手,在一片唏嘘声中期待着。人群中有两个老北京在唠喀:“老哥,听说咱们打赢了!”

“可不呗,你没见德国人克林德的牌坊已从东四牌楼迁到中央公园,改为‘公理战胜碑’了?你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战乱中死了这么个德国公使,却让清政府给立牌坊,真是耻辱啊!现在我们终于扬眉吐气了,今儿徐大总统要阅兵庆贺,值!”

阅兵?

原来,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以协约国战胜而告终。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后,虽未派一兵一卒赴欧洲作战,但曾派出了20多万华工到战争前线及英法俄等国充当军役,所以理所当然是战胜国之一。举国上下为之欢腾,徐世昌更喜之不尽,决定在紫禁城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示庆贺。

徐世昌也极为乐观。早在担任东三省总督时,他就洞察出:“今之欲吞并我国者,曰日;维持我国者,曰美。”所以他主张联美拒日,“以夷制夷”。如今正赶上欧战胜利和美国倡导巴黎和会,他认为实现“以夷制夷”外交政策的时机到来了。他想通过巴黎和会,利用美英压制日本,收回日本在中国攫取的一切非法权益,同时废除一切不平等的条约,恢复中国的独立自主,使中国站起身来与他国有同等的地位,同等的发言权。

北京大学里,也是一片欢腾景象,北京政府下令放假三天,所以,校园里挤满了喜形于色的学生,笑声、叫声随处可闻,大学门前,围着一群人,里面一个留着平头,穿长衫的学生正在进行演讲。他在称赞着在外国的“华工”。他说:“我们的胜利,华工做出了巨大贡献,别看他们人数少,但世界几十万华工,聚在一起就能形成大力量,比如十五万华工,在我们本土上时,丝毫无足轻重,而且常被官僚派所贱视,但他们赴身于欧洲战场时,竟然帮助协约国获得最后胜利。我认为,华工的功劳实在不在协约国之下呀!……”

围观的人群中,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他略微瘦削的身材,留着两撇胡子,目光炯炯,看上去很有学者风范,他就是李大钊,生于1889年,河北乐亭人,字守常。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图书馆主任。这时,李大钊听到后面有人说道:“以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啊!”李大钊一回头,正好两人的眼神碰个正着,他马上打招呼说:“原来是蔡校长,你好啊!”蔡元培也看到了李大钊,含笑点头后,两人走出人群。

“守常,你对这欧战胜利有什么看法?”蔡元培问,李大钊沉默了一会才很郑重地说:“北京政府耀武扬威,只是借他人之光以自炫,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光荣,并不值得庆贺。”蔡元培点着头,很佩服地说:“守常,你可真行啊,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学生们是太单纯了。我也觉得欧战胜利,中国的前途并不可观,听说这次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是顾维钧、王正廷和陆征祥,前两次与日本签订密约的代表都是他,中国能否以战胜国的平等名义找回失去的权利,还真值得人忧虑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