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鸬鹚”as34空舰导弹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空舰导弹科技知识(下)》最新章节。

德国“鸬鹚”as34空舰导弹

基本情况

该弹是原联邦德国梅—伯—布公司、现德国戴勒姆—本茨宇航公司研制的一种近程掠海飞行空舰导弹,装备其海军航空兵的f—104g战斗机,攻击1000吨级以上的海上舰艇目标。该弹的发展始于1962年。当时,由法国和联邦德国共同投资,同时发展两个相似的空舰导弹型号:as33和as34,前者由联邦德国mbb公司研制,后者由法国原北方航空公司、现宇航公司在其“北方”空地导弹系列中的第二代型号as30基础上研制。1967年as34方案被选中,联邦德国mbb公司被确定为主承包商,法国的汤姆逊—csf公司被确定为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承包商,并正式签定研制合同。

1968年10月进入全面工程发展,1970年3月开始在f—104g试射,1971年5月在f—104a上发射带导引头的样弹,1972年开始进行一系列试射和海军随后进行的鉴定试验,1974年完成飞行试验,1976年签定“鸬鹚”1的生产合同并投入批生产,1977年开始进入德国海军服役,1983年停产,向德国海军交付了350枚导弹和56套f—104g机载发控系统,单价分别为53.6和28.73万美元,研制、采购费总计4.69亿马克。

此外,还向意大利空军交付了60枚,装备其“狂风”战斗机。虽然法国参予了该项目的研制,但法国国防部从未向德国采购该导弹。1983年在基本型:“鸬鹚”1的基础上正式发展“鸬鹚”2,1987年开始飞行试验,1990年10月完成飞行试验,1991年开始进入德国海军服役,1996年全部停产,采购数约200。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前缘后掠的大切梢三角形稳定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前缘后掠的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位于弹体尾部。弹翼和尾舵处于同一平面,弹体呈圆柱形,头部呈尖锥形,弹体内部采用模块化舱段结构。基本型导弹“鸬鹚”1,在结构上从前到后分为导引头舱、战斗部舱、主发动机舱和尾舱共4个舱段,分为3个分离面,各舱段之间采用固定环将这3个分离面对接,从而形成1个完整的导弹。

导引头舱内装末段制导用的、法国汤姆逊—csf公司研制的re576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及其活动式卡塞格伦天线、电子设备,以及抗电子干扰设备,具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工作方式:当导弹飞至其导引头能截获目标的距离时,接通弹载雷达接收机,对该目标进行搜索,一旦截获该目标的雷达所辐射的信号,导引头即锁定该目标,进入被动工作方式。当导弹导引头未接收到目标雷达的辐射信号,则转入主动工作方式,由其主动雷达天线搜索、截获和跟踪目标,并控制导弹飞向目标。该雷达导引头采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和单脉冲技术,能提供目标距离、方位和高低角数据,适宜于攻击雷达反射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大型舰艇目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野火》【泡书吧】《霸总带娃日常》《非洲创业实录》【重生了】【趣读吧】【荣耀小说网】【鸿蒙小说网】《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