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开国大典之后,多尔衮传礼部尚书冯铨进宫,具体商议给崇祯皇帝发丧的事。发丧仪式在眉山寿皇亭举行,冯铨主持发丧仪式。多尔衮亲自参加。许多明朝旧臣也来了。据说,发丧完毕的第二天,还有许多明朝遗老,士绅络绎不绝地去帝王庙拜谒和悼念崇祯皇帝。礼部同时诏令全国人等戴孝三天,表示哀悼。此举在京城反响很大,原来认为清军是只会骑马打仗的野蛮之师的人,也改变了看法,使明朝老臣旧将得到了一些抚慰。
紧接着,多尔衮又颁布了大清朝入京后的第一道檄文。这道檄文使初进京时颁布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有法律效应。对稳定民心,恢复经济,广纳贤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朝入京后的统治,按着汉人统治的法统,基本沿用了明朝的旧制,很快组建了内阁、六部,使大清的统治很快步入正常的轨道。
大局基本稳定后,多尔衮才安下心来,去想他和孝庄的事。其实,他是无日不想,实在是因为日理万机,太忙太忙。特别是山海关那一夜的红雨随心,一下子洗去了他十几年相思的情尘,洗去了他十几年金戈铁马中厮杀的劳苦,让他感到他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男人。他越发显得青壮骁勇,精神奕奕,成为令人羡慕的,风流倜傥的大将军。进京后,他虚心学习不耻下问,无论是开国大典,颁布檄文,整顿朝纲,还是稳定大局安抚百姓,各种大事都亲自去做,身体力行。他真是废寝忘食,劳心劳神。可是,他依然觉得自己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多尔衮暗自感谢范文程,帮他解决了如何进宫的难题,他可以来去自由了。其实,他与孝庄的事从来不在范文程面前掩饰。他明白,在范文程看来,他多尔衮不是一般人眼里的情痴,而是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英雄。洪承畴却不同,有时多尔衮甚至故意在洪承畴面前显示,心想,别以为我多尔衮只是一介武夫,别以为爱情的浪漫之事就属于你们文人雅士。
这一天早朝过后,多尔衮就兴致勃勃,春风满面的向慈宁宫走去。
开国大典结束后,孝庄太后还常常回忆起那天浩大庄严的场面。心里总觉得自己的皇太后做大了,已经飞越关山,覆盖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清朝也是名副其实的大清朝了。实际上,她得领着她的福临做这个大清朝的皇帝。如同补天的女娲,托起补天石一样。虽然有多尔衮如同父亲一样的摄政王,虽然有众亲王,大臣们的忠心事主,但是,谁也替代不了她这个母亲,只有母亲能把这个“忠”字融化在她的生命和血液里。她又想起洪承畴和范文程力荐她垂帘听政,褒奖她定能超越则天武后的事。但是,她只想让儿子福临做个好皇帝,因为她不想做武则天那样不合格的母亲。作为母亲,不垂帘也听政,这不但是天职,也是天理。
孝庄太后又常常想起多尔衮在山海关说的话,让福临做皇帝,让我们做夫妻,她何尝不愿意这样。然而,她真能跟多尔衮做成夫妻吗?如今,她这个大清国母仪天下的皇太后能够改嫁他人吗?连那些民间普通女子都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何况他是母仪天下的皇太后!且看,入关以来看到越来越多的贞节牌坊,早把满蒙民族叔嫂可以通婚的习俗严严实实地压在了底下。看来,自己在山海关的预感是正确的。现在,他更加身不由己了。而且,这压力不禁来自科尔沁、来自白山黑水,而是来自五湖四海、长城内外。再说,我一个大清国堂堂正正的皇太后,怎能抛下小小的皇儿不管,跑到瑞王府做多尔衮的福晋呢,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然而,孝庄转念又一想:多尔衮出生入死打天下,日理万机忙政务,为了什么?他呀,本来就是当皇帝的好材料,而且一定能成为勤政、爱民又惜才的英明君主。可惜,他为了我,舍弃了一切。一心一意辅佐顺治。“哎!他呀!”孝庄禁不住叹出声来。
“谁呀?”多尔衮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地问道。
“你怎么来了?”孝庄大吃一惊。
“我怎么不能来?我有来去自由的特权呢!”多尔衮笑着说。
“这里可不是盛京,更不是山海关。”此时此刻,孝庄觉得紫禁城里到处都是揶揄的眼睛,盯着她和多尔衮。她倒退一步,坐在锦墩上。
多尔衮原本以为,她的到来会给孝庄一个惊喜。他甚至想像到她会拥抱在他的怀里,像在山海关那天一样,亲昵地叫他滚哥哥。他万万没有想到,她这样紧张、这样矜持,甚至有些害怕。多尔衮看着孝庄那呆呆的模样,很不解很心疼。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桃花山刘家修仙传》《竞选神明》《馥欲香片》【玄幻小说网】《大宣武圣》《人渣反派自救系统》【燃文小说网】《与仙子们的游戏》《我被皇马挖掘了》《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
李舒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