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三番平定后,大清一统天下的宏愿基本实现。太皇太,又一心希望风华正盛的康熙皇帝大展宏图,做个具有雄心大志的明君,使大清走向振兴。为了增加康熙的使命感,她提议康熙东巡。一来到盛京祭拜祖陵,二来体察民意民情,同时也体会祖宗创业的艰辛。
康熙遵从皇祖母的旨意,启程东巡。他先到盛京东陵,祭拜了太祖父英明汗努尔哈赤,又到昭陵祭拜了祖父皇太极,然后到长白山祖宗的发祥地微服私访。
这一天,康熙和得福跟一个贴身侍卫乔装成商人走在山路上,走得又渴又累。远远望见前面好像有个村庄,又走上一个小山梁时,看清了真是一个小屯子,他们喜出望外。望见村头有一棵大榆树,异常高大,似乎盖住了整个村庄。他们简直就向那棵大榆树走去。走着走着,便清楚地看到大树上系了许多红布条,随风飘舞,真是神秘又壮观。主仆三人瞻仰起这棵大树来:大树有两房多高,繁茂的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树上有许多喜鹊窝,还没等他们走近,几十只、喜鹊扑棱棱腾空而飞,叫喳喳的在头上盘旋,惊得几位在大树下纳鞋底的大妈、大婶、大嫂急忙都站了起来。此时,康熙他们也来到了树下,几位妇人一起把目光投向了三位不速之客。得福上前跟其中的一位比较大的老妇人搭话说:“大娘,这是什么屯?”
老人回答:“我们屯叫一棵树。”她指着大树说,“就是由它起名的。你们是买牲口的买卖人吧?”
“大娘好眼力,我们是商人,只是走得又累又饿。屯子里有店吗?”得福又问。
“屯子小,没有店,要不,就到我家打打尖吧!”
“南来北往的商人,都常住她家。”有位大嫂插嘴说。得福看看康熙皇上,康熙向他点了点头。于是,老大娘在前面带路,主仆三人走进了老大娘的柴门。
此时,大娘家只有她一人,其他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大娘打量着穿了长衫,戴着瓜皮锦帽的康熙说:“这个年轻人可真是满脸的福相,眉清目秀,天庭饱满,真是夭子模样。说得得福睁大眼睛看了她一下。大娘并没在意,接着说:“只是大娘家没什么好吃的招待你们,有现成的干粮。说着,去外屋端来一个柳条萎子,里面装了黄澄澄的大饼子,回头对康熙说:“这孩子,一看就招人喜欢。你把那大木桌子放在炕上,大娘我拿不动。”
得福听,赶忙去拿。康熙制止了得福,自己乐呵呵地把大木桌子搬起来放在炕上,还说:“这桌子可真沉,难怪老人家拿不动。”
“这可是老榆木桌子。你看那上面的纹路多好看,这是一块板的,祖宗传下来的。”
康熙他们就看那桌面,上面水纹一圈套着一圈,溜光铮亮,很是好看。康熙摸着滑溜的桌面说:“这大概是百年的老榆木吧!”
“那是当然。这榆木桌子又好看又结实,又不裂纹。咱们这地方,老榆木多得是。你们看我家门前那棵,有两搂多粗,也上百年啦。当年,老汗王打天下时,路过这里,还在树上栓过马呢。我们全村人都说,有了这棵树,我们村就有了风水。过年过节,老人庆寿,孩子庆岁,都来系红布条祈福呢!”老人家说得很动情,还有几分自豪。
康熙一听,急忙走出房屋,来到老榆树跟前,抚摸着老榆树,想象当年太祖父策马扬鞭的情景。想着老大娘的话,深深地感受到百姓对英明汗的拥戴,不禁自律: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像太祖父一样,做一个百姓敬仰的英明君主呢!
等到康熙进屋来的时候,老大娘已经摆好了碗模,放了几样咸菜,倒了热水,便叫他们吃饭,还说:“这个年轻人可是真有心计,我一提英明汗,他就去摸那棵树。这回你可沾到英明汗的福气了。英明汗会保佑你一辈子洪福齐天。我们这的人都是这么摸这棵树的。”
康熙向老人微微点头,笑了。
老人急忙把康熙推到炕上吃饭。
早就饿得饥肠辘辘的康熙,拿起黄澄澄的大饼子咬了一口觉得这大饼子又甜又香又爽口,胜过御膳房所有的点心,就问:“老人家,这叫什么点心?这么好吃。”
“叫到口酥。也叫干面干粮。”
“这么好吃,用什么做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