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司令发起总攻【1 / 2】

《淮海决战》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粟司令发起总攻

“滴嗒,滴嗒,滴嗒……”

粟裕站在屋檐下。

“滴嗒——”似掉下一粒琉璃子儿,在他的面前砸得粉碎。那滴水声竟变得这般沉重,一下一下,如一只巨兽一脚一声轰响地向他步步逼近……

不是巨兽,是战争之神的警喻,是不可抗拒的节令,是稍纵即逝的战机。

粟裕回到屋子里,捏着刚剃了胡子的下巴,好一阵沉思。

包围杜聿明集团已经二十多天了。就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已有数万名国民党官兵忍受不了包围圈里的饥寒,爬出来向解放军投诚,连副师长都出来了。粟裕如果愿意,可以硬是不做攻击,将杜聿明集团彻底围垮围灭。但是,现在气候转晴了,屋檐上滴下来的雪水使他心头怦然一动。他此刻想到了另一次重大的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无疑要渡江作战。渡江的时间最晚不能超过4月底。4月底以后江水暴涨,江面将大大增宽,不知会增加多少伤亡,情势如何发展实难预料。

粟裕将自己的思绪整理清楚,在会议桌前坐下,和张震草拟电文,报告中央军委毛泽东以及总前委邓小平同志,要求立即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迅速结束淮海战役,使部队早日休整,以便实现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战略意图,在4月底之前完成渡江战役,打到江南去。

这时,华北傅作义集团已被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塘沽,歼灭杜聿明已不再影响华北战场的态势。因此,毛泽东、邓小平均立即回电,同意发起总攻。当时,刘伯承、陈毅都已去了西柏坡,总前委由邓小平坐镇,他一面组织中野部队休整,一面做好了对付蚌埠、怀远之敌北援的兵力部署,又将中野第一、二、四、六纵队配置于涡阳、蒙城一线,作为淮海战场的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围歼可能突围逃窜之敌,以便让华野放开手脚,全力进行攻击。

时间非常凑巧:发起攻歼黄伯韬第七兵团的战斗是11月6日;发起总攻黄维第十二兵团的战斗是12月6日;这天,1949年1月6日,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开始了。

15时30分,陈官庄地区淹没在解放军强大的炮火之中。

中野战士成功使用的“飞雷”已在华野推广。这种“新式武器”所到之处,天崩地裂,人形犹在,却五内俱碎。

杜聿明集团的第一道防线很快被摧毁。

至9日上午,陈官庄已如剥掉了芦叶的粽子,赤裸裸地放在了解放军的盘子里。

杜聿明的告急电报一份一份地摆在蒋介石的办公桌上。

蒋介石的衰颜又加深了,太阳穴上的青筋一根根地凸突出来,嘴角的括弧纹一条条地深凹下去,显得额角更高,下巴更长。苍白的脸上翻滚着灰色的云雾,一个个老年斑不知不觉地猛跳了出来,挥舞着黑色的旗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