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艰难攻关 第11章 寻找发射卫星的客户

王金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三卷艰难攻关第11章寻找发射卫星的客户

国防科工委在报告中再次提到:“该星作为我国为外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对我国卫星发射服务打入国际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国务院下达批文说:“作为我国为国外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若能实现,对我国卫星发射服务打入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效益,因此应给予支持。”

时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的林宗棠向新闻界发表谈话郑重声明,他说:“外国用户的卫星运到中国发射,技术安全是有保证的。”

中国宇航部正式成立以后,开始进入国际航天市场寻找客户。当时,中国宇航部从各个可能的、潜在的商业用户中,筛选出了成功的合作伙伴。

中国的发射服务能否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关键是否能敲开美国的商用卫星制造商的大门。航天工业部领导审时度势,立即决定派一商业发射服务小组赴美国各大卫星制造公司考察,对美国商用卫星市场进行一次调研。

1986年3月底,航天工业部领导批准了外事司递交的赴美考察报告。发射服务小组由科研生产局副局长乌可力领队,成员有科研生产局总师陈寿椿、外事司司学武、一院黄作义、国防科工委作试部陈来兴。

由于这是初创的推销方式,因此这个商业发射服务小组有三个任务:一是脚踏实地去了解情况,对美国卫星市场作出普查;二是推销“长征三号”火箭和抛出中国“长二捆”火箭技术方案;三是条件成熟的,能签订发射协议的就签。

小组在美国考察历时三周,考察了包括休斯公司、麦道公司、西联公司、联邦快件公司、RCA公司、福特公司在内的10几家大公司。与西联公司、联邦快件公司签订了关于发射“西联星六号”和联邦快件公司卫星的意向书。总体而言,美国卫星制造商对使用中国的运载火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积极的是休斯卫星通讯公司,其次是麦道公司。

麦道公司因其“德尔塔”火箭生产线停产,想立即恢复生产并非易事,急欲利用中国的“长征二号”火箭加上自己生产的卫星上面级承揽卫星发射业务,填补当时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空白。但美国政府未批准此项计划,后来未能如愿。

市场调查的另一项结果表明,商用通信卫星公司在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卫星通信容量日益增加,向重型卫星发展,如休斯公司的HS—601、RCA—3000;二是向功能单一化、低成本小型卫星发展。

小组中黄作义是技术智囊人物,他提议:“既然卫星制造商和用户才是真正决定购买我们火箭的人,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向他们推销呢?”

于是,中国的发射服务小组开始把在美国的推销活动的目标首选确定为美国休斯卫星公司,首推“长征三号”火箭。同时,针对休斯公司生产的HS—376型卫星,宣传“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性能与可靠性,针对休斯卫星公司生产的HS—601卫星,抛出“长二捆”火箭。

这么做等于向“客户的客户”作广告。这一着果然奏效,休斯公司的卫星专家对选择“长征三号”火箭发射HS—376类型卫星十分有兴趣,其中卫星专家斯坦豪更是兴趣勃然,对“长征三号”火箭的任何技术性能和每一次飞行记录都问个水落石出。

中国运载火箭在休斯公司的推销活动很快传到西联公司,西联公司的市场经理从美国的东海岸飞到洛杉矶,急于与中国发射服务小组见面,并提出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该公司的“西联六号”卫星的意向。同时要求我们访问他们在纽约附近的总部。

其后,中国发射服务小组与西联公司在纽约附近的总部,签订了关于使用“长征三号”发射“西联星六号”的发射协议。

西联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宣布破产。这时特雷卫星公司成立。特雷卫星公司的总裁施瓦兹先生是一位精明善断的商人,他立即接过西联公司的“六号”卫星协议,于1986年6月,率几名专家来华进行商务谈判。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双方于1986年6月签订了关于使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西联星六号”的商务合同。

1987年2月,长城公司又与美国泛美公司签订了用“长征三号”为其发射卫星的合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与有关公司签订合同后工作进展得比较顺利,已开始了与休斯公司的机械接口的协调工作,逐步地按国际惯例理清商务合同签订后需履行的星箭技术协调程序,包括发射基地的发射服务。

但这些公司后来都因筹款困难,前后终止了合同。后来相继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公司来华寻求发射卫星。当时“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一直是中国宇航部关注的焦点。

“亚洲一号”卫星是第一颗专为亚洲地区服务的区域性通信卫星,它的覆盖面积可涉及亚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为从日本到地中海国家的超过25亿人口提供较为完善和先进的通讯服务。

“亚洲一号”卫星80%的用途是电视传播,其他能力可用于公共通讯网和专用通讯网,包括长途电话、图文传真、数据传输等。

“亚洲一号”卫星的前身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为美国西联通信公司设计制造的“西联六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1984年2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携带该卫星和另一颗印度尼西亚“帕拉帕B2”卫星一起进入太空。这两颗卫星在脱离航天飞机后,卫星上的近地点发动机没有按预定计划点火,因而均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失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