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美展开卫星发射谈判

第15章中美展开卫星发射谈判

1988年11月24日,中国谈判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第二轮关于卫星商业发射服务问题的会谈。此次出征,事关重大,倘若成功,“亚星”的出境许可证便可随之颁发,如果失败,则一切就此告吹。

此刻,飞机穿破云层,在1万米的高空翱翔。眼下就是波涛滚滚的太平洋,但机上所有代表团成员,谁也无心去望它一眼。

坐在机窗前的是代表团团长、航天部副部长孙家栋,他正埋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着由他与沈荣骏一起磋商形成的谈判稿。孙家栋深知,美国代表都是有着多年外交经验的老手,在欧美享有盛名,必须严阵以待。

1988年12月1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中美双方的第二轮谈判拉开帷幕。谈判一开始,美方果然主动进攻,气势咄咄逼人。孙家栋毫不示弱,首先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并且据理力争,坚决反驳“中国发射外星扰乱国际商业发射市场”论。

当时的谈判非常艰难,中国方面参加谈判的都是些初出茅庐从未涉足过法律的新手,而要面对的却是美国商业部的众多谈判高手,双方的力量十分悬殊。

甚至在谈判刚开始的时候,美方根本就没把中方当成对手,到后来,美方也逐渐发现中国人并不是好对付的。中国谈判人员虽然没有太多的谈判技艺,但却有顽强地毅力,他们“会打太极拳”,“很有韧性”,讲理、周旋,直到双方达成协议。

谈判是紧张、艰苦和曲折的,有谅解和友好的一面,但也有激烈的争论。白天中方代表团在美国贸易代表处谈判,晚上回到驻美使馆,连夜进行研究。使馆科技处陈保生参赞等同中国航天人一起研究,重大问题请示韩叙大使。谈到发射数量时,双方僵持不下,中国代表团连夜请示国内,根据国内指示的原则,关于发射数量的谈判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与中方进行政府间协议备忘录谈判的美国商务代表西蒙很坦率地说,有能力发射卫星和有能力进行商业发射是两回事。就像飞机发明后,首先能飞行,其次能作战,但是要发展到向旅客卖票,按照航班提供商业运营服务,这中间的距离还很长。

西蒙的话当时让中方谈判代表很不舒服,觉得被人瞧不起。不过他的话,的确击中了一个事实,中国的“长征”火箭发射记录确实太少。当时,中国的“长征”火箭一共进行了20次发射,其中“长征三号”才发射4次,还含一次失败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国外同业人士对中国的商业发射能力有各种评论是应该可以理解的。

后来因为圣诞节即将来临,美方代表大多订了20号出外旅游度假的机票,无心恋战。孙家栋抓住“老美”的心理,制定了“拖住不放”的战术。“我们从上午谈到下午,从下午谈到晚上,一直谈到19号,终于签署了第二个协议。当时在楼上都能听到美方代表的妻子、孩子等着出发,急不可待的说话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石破天穿越令狐冲》《赛博朋克:2075》《洞中避难所》《制霸超级碗》《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重生了】《嫁给铁哥们》《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三塔游戏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长征新作:中国成功发射美国亚洲系列卫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