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积极准备迎接美国卫星

《长征新作:中国成功发射美国亚洲系列卫星》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17章积极准备迎接美国卫星

1989年初,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就“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服务合同”达成一致。

1989年1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香港亚洲卫星公司,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合同签字仪式。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工业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美国休斯卫星公司、香港亚洲卫星公司的老板们出席了签字仪式。

在这次签字仪式上,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代表中方,亚洲卫星公司总裁薛栋代表用户,签署了关于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卫星公司委托美国休斯空间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

这个胜利来之不易,这中间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酸甜苦辣只有孙家栋心里最清楚。

孙家栋说:

中国提出来要在国际航天市场开展卫星发射服务,当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对中国航天事业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人家不了解。但从商业活动角度来讲,他一方面看低你,另一方面他也有所担心,如果你的商业活动能力真的很强的话,他就会担心。

实质来讲就是对中国的火箭能力外国人看不透,他们的思想也是矛盾的。一方面瞧不起你,又一方面还害怕你夺了他们垄断的航天发射服务市场。所以当时中国火箭一进入市场的时候,这两方面问题都遇到过了。

第一份涉外合同,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最终签订后,带给中国航天人的既有欣喜也有挑战。美国人研制的卫星虽然性能先进,但也有“先天不足”,卫星在星箭分离后不能自动起旋。

于是,休斯公司对发射“亚洲一号”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卫星必须在起旋后脱离火箭。在论证会上,一位老专家提出了使火箭整体起旋,带动卫星旋转后再分离的方案,但需要进一步论证卫星的入轨精度。

一阵沉默之后,坐在后排的张庆伟大胆地说了一句:“可以用计算机先计算一下。”会议主持者颇感兴趣地问道:“你来干行不行?”他干脆地回答:“我可以试试。”机会,终于向这个勤奋的年轻人张开了双臂,也一下子让他从预备队到了突击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王金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