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北伐战争》最新章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27年4月7日傍晚,一辆福特牌汽车开到了坐落在闸北中华新路上的湖州会馆。汽车的踏板上跳下两个打手,他们左右张望了一下,然后拉开车门,从车中钻出了一个瘦瘦的人物,一转身走进了湖州会馆。这儿原来是湖州籍同乡在上海寄宿聚会的场所,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石牌楼,四面是坚实的围墙,围墙里有一片开阔的院落,院子中间是一幢小楼。20天前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上海总工会迁到这儿公开办公,湖州会馆便成为上海80万产业工人的司令部,几乎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儿进进出出,当时谁也不会注意到,从这辆汽车上跳下来的这个尖嘴猴腮的家伙,将会给上海的工人阶级带来巨大的祸害。
他叫万墨林,上海滩三闻人之一杜月笙的表兄弟兼贴身跟班,以后他自己结帮成派、开设商店、巧取豪夺,积下了万贯家财,尤其是汪伪时期他依仗日寇势力操纵了上海的米市场,成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米蛀虫”,只不过此时他尚未发迹,还只是一个大流氓的高级跑腿。只见他手里捧着一张请贴,与刚巧在湖州会馆门口的中共闸北区委书记郭伯和低头哈腰,打了个招呼,便径自向总工会委员长的办公室走去。
此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正与总工会的副委员长杨培生、执委李泊之、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顾顺章、军委委员徐梅坤等在一道议事,一见万墨林进来,不由得大感意外:“墨林,好久不见了,杜先生可好?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汪委员长,”万墨林客客气气地喊了一声,然后毕恭毕敬地把贴子递了上去:“杜先生蛮好,我是专门来送贴子的。”
“噢,”汪寿华接过贴子,来不及过目,便问:“这是谁下的贴子?”
“自然是杜先生的。”万墨林回答:“请你后天晚上去吃夜饭。”
“不敢当,”汪寿华淡淡一笑,“这当口请我吃饭……杜先生还请了些什么人?”
“就你一个,”万墨林跨前一步,压低了嗓门:“杜先生有机密大事找你商量,请你务必要去。”
“那好吧,我一定来。”汪寿华将贴子细细看了一遍,便把贴子扔到了办公桌上。
望着万墨林消失在办公室门口的背影,李泊之颇有些担心:“松林(汪寿华别名),俗话讲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杜月笙摆的恐怕是鸿门宴吧,我看还是不去为好。”
汪寿华站了起来在宽敞的办公室里踱了一圈,想了一阵子才说:“杜月笙老是讲‘三碗面’难吃,最怕拉开的是‘情面’,真要对我动手也不会摆在他的家里。现在他和我们双方都有些误会,去了或许还可以把话谈开,要是不去反倒让人笑话……”
汪寿华的这个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位年仅27岁的工人领袖,1925年“五卅”惨案以后从苏联回国,接替遭孙传芳杀害的刘华担任上海总工会负责人,与杜月笙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就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之前他还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杜公馆吃过饭。杜月笙当场掏出一支手枪送给汪寿华,并且讲:“现在我帮你的忙,说不定哪一天要你帮我的忙。”表示愿意同工人纠察队合作,在起义中,浦东工人纠察队发现一支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奉鲁联军包围了高桥镇杜月笙的老家,便上前解围,为此还牺牲了一名工友……
“那……要不要请示一下罗亦农、赵世炎?”李泊之还有些犹豫不决。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