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投机当领袖【1 / 2】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王明投机当领袖

莫斯科沃尔洪卡大街,一座俄罗斯大教堂对面,有一所神秘色彩的院落。门口没有挂牌,站着警卫,闲人莫入。不过,从不断进出大门的黄皮肤、黑眼珠的中国青年可以判定,这儿也许是一所华人俄语学校。

这所学校的全称,叫做“莫斯科中国劳动者中山大学”,简称“莫斯科中山大学”。

第一次公开宣布建立这所学校,是1925年9月7日,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第66次政治会议上。他说,在莫斯科建立这所学校,是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同年11月,这所学校便正式开学。

最初,学生是由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同选派的,所以学生中既有中共党员,又有国民党要人子女——既有邓小平、廖承志、乌兰夫,也有蒋经国。后来,国共分裂,那里便成了专门培养中国共产党干部的学校。

莫斯科中山大学一建立,任命拉狄克为校长,他是波兰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人物。副校长非常年轻,才24岁,年岁比有的学生还小,他不得不终日扳起面孔,力求显得老成一点。这个小伙子原名亚历山大罗维奇·弗尔图斯。1917年,他16岁加入俄共(布),化名米夫,从此就一直用这化名。

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对于中共的影响,其重要性不亚于黄埔军校校长对于国民党的影响。自从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就专心研究中国革命的问题。他由此发迹。特别是校长拉狄克后来倾向托洛茨基,斯大林在1927年5月13日到中山大学发表讲话时,批评了拉狄克。不久,拉狄克被撤职,米夫就任校长。紧接着,在1928年3月,米夫担任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也有的说是担任共产国际中国部部长、中国科负责人),从此他主管共产国际中共事务,成了中共的“上司”。

1927年初,米夫头一回访问中国。他是以率领“宣传家代表团”的名义前来中国的。从年初至8月回国,他访问了上海、广州、武汉,目击了中共在1927年的大动荡,而且出席了中共“五大”,这一段经历,成为这位“中国专家”的很重要的政治资本。

米夫来华时,配备了四个翻译,内中的一个,便是他的得意门生王明。

王明这人,五短身材,精于心计,擅长文笔,讲起话来却大舌头。他姓陈,名绍禹,字露清。他的“禹”字是“火”字旁的,诚如他的弟弟叫陈绍炜。不过,“火禹”毕竟太冷僻,他后来改用“陈绍禹”。用“绍禹”的谐音,取了笔名“韶玉”。至于王明这化名,是他1931年到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时用的,竟以此名传世。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提及1931年前的他也称王明。

王明是安徽六安县金家寨(今属金寨县)人,生于1904年,比米夫小三岁。1925年由上海大学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成为这所大学开张后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个,改名“波波维奇”,又叫“马马维奇”。很巧,给王明那个班讲列宁主义课程的,便是米夫。王明聪颖,也很用功,迅速掌握了俄语,钻研列宁主义理论,得到了米夫的赞赏。这样,不到一年,王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主席。“学生公社”相当于学生会。这是王明政治生涯的起点。

米夫访华,王明成了他的翻译,那八个来月朝夕相处,使王明跟米夫变得亲密无间。于是,王明成了米夫的心腹。

就在米夫离开中山大学的八个多月中,那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斯大林的批评,校长拉狄克下了台,教务长阿古尔被任命为代理校长。他和学校联共(布)党支部书记谢德尼可夫相对抗,各拉一批教师、学生,形成“教务派”和“支部派”。不过,大部分中国学生不愿参与两派之争,形成了校内的第三势力。

米夫和王明回来之后,把第三势力拉在自己身边。随着米夫联合“支部派”压垮“教务派”,米夫也就成了中山大学校长,王明出任支部局宣传干事。这样,米夫掌握了中山大学大权,王明成了中国学生中的领导人物。

恰恰在这个时候,联共(布)开展反对托洛茨基反对派的斗争。本来,这纯属联共(布)内部事务,跟中国学生关系不大。可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一下子使中山大学成了“反托运动”的重点:在192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时,中山大学中国学生队伍参加盛大游行。队伍经过红场检阅台时,学生们高呼“十月革命万岁”、“斯大林万岁”,可是忽然有中国学生高呼“托洛茨基万岁”!

斯大林勃然大怒,指令米夫在中山大学开展“反托”、“肃托”运动。王明借助这场运动,“肃”掉了自己的敌手(很多人并非是托派)。王明以原有的第三势力为基础,日渐形成自己的小宗派。这小宗派自命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共二十八个,后来被人们称为“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

“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是一个松散的集体,内中有不少人后来对中国革命作出有益的贡献。他们通常是指:王保礼、王盛荣、王云程、王稼祥、朱阿根、朱子纯(女)、孙济民、宋潘民、杜作祥(陈昌浩之妻)、陈绍禹(王明)、陈昌浩、陈原道、何克全(凯丰)、何子述、李竹声、李元杰、沈泽民、汪盛荻、萧特甫、张琴秋(沈泽民之妻)、张闻天(洛甫)、孟庆树(王明之妻)、夏曦、秦邦宪(博古)、殷鉴、袁家庸、盛忠亮。据说,还有一个小同学也支持王明,可是观点常动摇,算是“半个”,故又被人戏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不过,那时的王明,还只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小打小闹而已。

他头一回在中共高层“露脸”,那是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的时候。米夫成为中共“六大”的幕后操纵者。王明作为米夫的翻译,广泛接触了中共高层人物。就连斯大林接见中共领导人时,翻译也由王明担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寒门贵女》《她是S级哨兵们的白月光圣女》《末世第一狠人》《福晋来自末世[清穿]》《第一次魔法世界大战》《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了了》【梦琪小说】《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