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延安之行【1 / 2】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歇尔延安之行

对于马歇尔来说,延安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令他心驰神往。他早已把延安作为自己这次巡视的最重要的一站。当飞机离开归绥,他的眼睛就一直注视着机翼的下方,希望早日进入那块充满活力的黄土地。来到中国已经两个多月了,他见到了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方面的所有重要官员,见到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不少。唯有共产党方面,却只见到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哦,还有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女士。这些人都是十分聪明的能人,与国方官员相比,他觉得共方的官员更具有魅力,更有朝气,更勇于面对现实。而国方的最高统帅则是一个自私而又固执的人,他对蒋介石没有好的印象,认为他缺乏合作精神,也正因为如此,在以后马歇尔任美国国务卿的时间里,他总不是那么愿意给蒋介石政府提供帮助,以致蒋介石逃往台湾后,有人对马歇尔说:“将军,是您帮助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共方的最高决策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猜想一定十分能干,因为每逢决定重大问题,像周恩来这样能干的人总忘不了回延安请示,时间长了,便给了马歇尔这样一个印象,只有周恩来从延安回到重庆,问题才能定下来。

飞机在延安机场着陆了,他一点没想到会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他一走出机舱门,就看到机场入口处矗立一座红布搭起的牌楼,插着中、美两国的国旗,牌楼的横匾上悬着中英两种文字写的“欢迎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将军!”的横幅,两边的巨幅红色标语是:“国共合作万岁!”“中美合作万岁!”舷梯下边,有一万多人的欢迎队伍,最前边站着的一排人是共产党的领导人。

“这是马歇尔将军。这是毛泽东主席。”走下舷梯,周恩来分别介绍说。

“欢迎马歇尔将军来延安!”毛泽东说。

“感谢毛泽东先生的盛意!”马歇尔说。

毛泽东与马歇尔的手握在了一起,握得很紧。在这一瞬间,马歇尔迅速地打量了一番这位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穿着呢料制服,很新,显然是刚刚穿上的,戴着一顶旧的解放帽,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头发。一般人的头发都很短,包括周恩来。唯独毛泽东的头发很长,加上他长得秀气,猛然看上去,像是一位女子。关于毛泽东,他知道得不少,带有传奇色彩。他知道毛泽东是一位农民的儿子,在自己的家乡搞秋收暴动后上了江西的井冈山,从此开始了与蒋介石争夺天下的斗争。那时毛泽东的力量无疑是非常弱小的,被蒋介石撵出了江西。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他带领他的队伍跋山涉水,突破蒋介石军队的围剿,硬是在陕北扎下了根。一年行进了25000里,而且还包括战斗,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毛泽东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传奇人物。在陕北那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不仅领导他的军队抗击着日寇的入侵,而且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现在,他的队伍可以与蒋介石的军队抗衡。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毛泽东也在观察着马歇尔。赫尔利给毛泽东的印象很糟糕,被视为不受中共欢迎的人物。马歇尔又会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他细细地观察着。嗬,这就是二次大战期间大出风头的“战争英雄”,胸前挂满了各色各样的军功章和勋章,既有军人的英武,又有外交家的风度。给毛泽东的第一印象还不错,证实了周恩来向他说过的话:马歇尔是个诚实的人。但是,毛泽东思考问题有他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思路,不管怎么说,马歇尔是位美国人,他来中国才多久,他能真正了解中国,真正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吗?他在进行调处时能不受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吗?如果不能,那么,他就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中国的事最终还是得中国人自己去解决。

周恩来还介绍马歇尔认识了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林伯渠等人,这些都是他听说过而没见过的中共高级领导人。最初见面的印象,他感到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分子,蒋介石看来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人领导的军队给消灭的。

毛泽东以一方主人的身份频频和来宾们握手,当他走到张治中面前时,显得特别热情,紧紧地握住张治中的手说:“文白先生,我们可是老朋友了!”

“您好吗?”张治中也报以热情的问候。

“还好!停战令早已下达,不用再为打仗之事操心了。”毛泽东笑笑。

张治中也笑笑,其中的含意恐怕不只是礼貌和友好。

“坚决拥护政协决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