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抢渡金沙江【1 / 2】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红军抢渡金沙江

中央红急行军渡过北盘江,4月23日进入云南境内,龙云的精锐部队被派往贵阳,云南境内已无重兵,只有民团,红军一路上如风卷残云,于4月23日进入平彝县境。

这时蒋介石才如梦初醒,连呼“上当!上当!”更可气的是毛泽东对他的这场戏弄还没有完。

红军进入云南后,锋芒直指昆明,滇军纷纷被调往昆明守城,不敢迎战。此时,蒋介石的“中央军”主力则跟在红军后面,大多有1至3天的路程。这样,就造成金沙江南岸没有滇军正规部队,十分空虚的局面,这是红军抢渡金沙江的极好时机。

4月28日,在行军大休息时,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开会讨论当前行动方针,决定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到川西创建新的根据地。

金沙江为扬子江之上游,发源于青海,在西康、云南省境者,均称金沙江,再下流而至四川之宜宾称扬子江。金沙江之两岸,均为高山峻岭,除几个渡口外,均为悬崖绝壁。自云南省走向金沙江时,离江60里处,即为下坡。连下40里而至交西渡,由交西渡到江边为20里,路上的山峰嵯峨,千奇万怪,状甚可怕。夕阳西照时,山峰照耀如黄金。自交西渡至江边则山势更陡,下山必用手杖,否则有滚下山沟之危险。而且这20里中在当时天气已极炎热。20里中几无草木,愈下山,愈觉热。一到江边,天气更热,红军士兵莫不痛饮冷水。江边居民只有五、六家,系平日借渡船为生者,因春夏天气炎热及秋冬气候严寒,故均凿山洞而居。相传三国时诸葛武侯“五月渡泸深和不毛”之地,即系此处。《三国志》上并云江边气候极热,马岱过水之2000人,中水毒死了1500人,或真有其事也。

金沙江之北岸有船夫六、七家,并设有关卡。川滇两省之货物来往,均须在此纳税。闻云南著名之鸦片——云土过江以后,即价高两倍。居民自称江北岸为四川,江南岸为云南。渡江时,船之两旁所坐之人数不均,且有立于船中者,船就倾折于北面,船夫则大呼:“先生!背靠云南”,意即叫立于船中之人,坐于船之南边,面向四川而背靠云南,以免船之倾斜。南岸之泊船处为沙滩,北岸都系悬崖,悬崖内凿一将近一百米特之孔道,并有山窗洞,船到北岸即泊于悬崖内之孔道口。渡客即由孔道内走入东边半山之关卡。红军战士渡河时,水还未涨,故江水尚距孔道口二丈余。有石级直上孔道。

金潲江宽约等于黄浦江之一半,立于江边不能闻对岸之呼声。水流自西而东,流速极快,计每秒钟约有四、五米特。上游山高,水如瀑布而下,平时水浪已有一、二尺,但风雨作时,则水浪骤增至三、四尺。金沙江之风势,真是吓人。我渡过之时正值怪风骤起,沙滩上之沙土,随风飞舞,河边居民在石洞所筑之草屋被风吹去。我站立路中,忽来一阵巨风,竟立足不住而被吹倒于地下,因此我等莫不叹金沙江风威之大。但半小时后,风停雨止,且见太阳。询问居民,始知金沙江边之风雨每次不过半小时,过后就晴。中国西部气候变化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金沙江如此水急,因此不能通船只,自宜宾以至泸州,才通木船,泸州以下则通轮船。金沙江之渡船在东川、巧家以下则船只较多。巧家以上每渡口最多十余只。龙街以上则只通皮船。船以兽皮制造,每船只渡1人。上游之所以用皮船者,因水流太急,江中礁石极多,木船易破。

三军团以13日为前卫,前往洪门增取渡船,架设浮桥。十一团为军团后卫,经过寻甸,渡过普渡河正向洪门渡前进时,夜晚接到军团首长急电:军委干部团已完全控制绞平渡及渡船;十三团亦自洪门渡渡过了金沙江,但因该处水流湍急,架设的浮桥被洪水冲垮,军委令三军团主力必由绞平渡过江。令十一团改后卫为前卫,疾速向绞平渡前进。经过半天的急行军,下午4点钟左右,战士翻上了金沙江南岸的大山,望见江水滚滚东流,两岸陡峭的石岩,把金沙江夹在脚下。江中7只渡船,穿梭似地在江上像7条大鱼似的南北往返。两岸山坡上,满是部队、马匹和行李担子。大家兴奋极了!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同志们快活地谈论着:

“真有趣,诸葛亮5月渡泸深入不毛,我们也是5月来渡泸啊!”

“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

“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捡到了几双烂草鞋!”

正在山上休息,军委传来命令:要张爱萍速带1个营和侦察排、电台先渡江,到北岸渡江司令部军委周副主席处受领任务。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万人嫌断情绝爱后》《大将》《无限公路就业指南》《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斗破之我为雷帝》《替嫁多年后》《全民诸天三十年后》《活人深处》《我真没想离婚后带球跑》《在反派出生前(快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