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强占安顺场【1 / 2】

潘强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渡河强占安顺场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国民党曾狂妄断言:红军过得了金沙江,过不了大渡河。共产党必蹈石达开覆辙,全军覆灭。大渡河确实很险,江面虽不很宽,但是水流湍急。在安顺场渡口,河幅有三百多米宽,流速每秒4米,水深30米。河底乱石嵯峨,形成无数漩涡,俗称竹筒水,可让鹅毛沉底,水性多好的人也不能泅渡。由于水深流急,不能架桥。船横渡时,要先拉牵到上游2里许,放船后,要有经验的艄公掌舵,十余名船工篙橹齐与流速形成一种合力,使船体沿一条斜线冲到对岸。对岸渡口有石级,如对不正,碰到两侧石壁上,则船毁人亡。

72年前,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军曾因内部分裂,翼王石达开率部五六万人,到达安顺场准备渡过大渡河,清兵追到,渡河未成,兵败被擒。当地群众对石达开的失败有各种传说。有一位老人说,石军一到安顺场,忽遇大渡河上游发大水,安顺场前面山洪暴发不能渡河。前有大渡河,后有清军,且已拆断小河上的铁索桥,左为山崖绝壁,后为彝民,且当时彝民比现在人数多得多,石达开全军被困47天。当时军心不稳,石达开本人亦动摇,所以自缚入清营,全军均成俘虏。另据薛福成的《庸庵文续编》记载,石达开渡大渡河的时间在阳历5月。这和红军渡河时间差不多。石达开以为他一贯用兵谨慎,若把兵分隔在河的两岸,使兵力分散不大好,提重把已过河的1万人渡回来。因此,被清军围困而失败。

其实,石达开兵败安顺场的原因和具体情况要复杂得多。后人考证说,大约是在到达大渡河南岸紫大地的当天,石达开要略事休息,只向松林小河桥头和向大渡河北岸派出侦察队伍,而没有作过松林小河西岸或过大渡河北岸的打算。当夜,适逢石达开妻生儿子,第二天,又传令休军三日庆祝,没有过河。就在休军庆祝生子的当夜或第二天,大渡河或松林小河水陡涨数丈。到第三天,清军已赶到大渡河北岸,布置了防务。再过一天,松林地主千户王应元征调的彝汉增援兵勇,也都聚集松林西岸,防守巩固。后来虽然血战强渡,竟西不得过松林小河,北不得过大渡河了。

尽管石达开兵败安顺场有许多原因,但大渡河之险,通行困难,渡过不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1981年7月来中国旅游,参观了安顺场红军渡河点之后写道:

“在我们走近大渡河时,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否真的象长征战士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水流湍急,险象环生;及至亲眼目击,才知并非言过其实。这条河水深莫测,奔腾不驯,加上汹涌翻腾的漩涡,时时显露出河底参差狰狞的礁石,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有几处,河水还以异常的速度倒流回环。我们一行之中谁也没有见过这种水流现象,时而回流,时而顺流,时而倒流,似乎和地球的引力场不发生关系,原来大渡河自有它自己的生活规律!”

红军将领当时十分重视石达开在安顺场兵败的详情,企图从历史人物的覆辙中找出现实的出路。后来朱德曾说过:

“我问了这一带的群众,都说石达开入川是在这里消灭了的。因为生了儿子,不能前进,大摆酒席,大吹大擂,弄了好几天。结果后面追兵一来,‘罗罗’(彝民)又反对他,全部消灭了。”

5月25日深夜,住在一个中药铺的毛泽东从李富春嘴里得知此地有个清朝末年的老秀才,名叫宋大顺,83岁了,石达开灭亡时已11岁,耳闻目睹当年那一幕石达开部万人被杀,眷属千人跳江的悲剧。虽已夜半时分,毛泽东睡意顿消,当即派两名警卫员提着灯笼去请老秀才。老秀才一进门,他亲自为他倒开水,嘘寒问暖,然后言归正题:“老人家,你知道石达开当时是怎样失阵落马的吧?”

这位老秀才是位民间诗人,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回答毛泽东:

“朝西走松林河千户阻拦,往东退陡坎子百仞高山,向北进唐总兵虎踞铜河,欲南撤黑彝儿擂木蔽天。”

老秀才临出门时,真诚进言:“此地凶险,勿停留!不宜于大部队周旋,石达开殷鉴不远。”

共产党人历来肯定太平天国,红军将士都十分同情石达开的遭遇,所以如陈云所说:“安顺场为有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地方”,而当身陷此地,面对全军的生死存亡,心情心境就不再是一句“同情”能说清的了。

蒋介石获悉中央红军正向大渡河前进,大喜过望。因为他相信石达开失败的历史必会重演,红军一定会做“石达开第二”。蒋介石这时在昆明,策划了南追北堵的“大渡河会战”,调动了总兵力十余万人,图谋“封锁朱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蒋介石电告大渡河两岸各军:共军入此流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他严令大渡河守军立即做到:收缴南岸渡口船只以及可作渡河的材料,搜集南岸民间粮食,全部集中到北岸,实行坚壁清野;烧尽南岸一切可供红军利用来掩护接近河岸的民房,以扫清射界。蒋介石要使大渡河会战万无一失。但是蒋介石没想到,中国工农红军是不会走太平天国的老路的。

对当时的红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搞到船。这是压在先遣队全体将士心头的千斤重担。在前往安顺场的途中,先遣队第1团在杨得志、林黎带领下继续急行军。

刘伯承披着他那件从白区带来的方格灰大衣,跨着老白马,也在急行军的队伍中。走着走着,他忽然喃喃自语起来:“有船我就有办法!有船我就有办法!”他的警卫员后来回忆说,头一天夜里他说梦话,反来复去老是这句话。

是的,有船“就”有办法,有船“才”有办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笔趣阁】《大明:嘉靖修仙啦》《为小说原住民预告天灾》《优俊高手转生到了赛马娘世界》《从长生苟到飞升》《文明之万象王座》《玄鉴仙族》《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魔道祖师》【华为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