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遵义会议》最新章节。
包抄迂回占遵义
2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从扎西回师黔北,既出乎蒋介石的预料,又击中了蒋介石的要害。当时,蒋介石认为,中央红军是在北渡西行均遭阻截后被迫重返黔北的。黔北穷困,难以久留,红军战略意图仍是东出湖南,与贺龙、肖克部汇合。因此,忙令王家烈亲率所部在綦江、桐梓一线堵截。王家烈接令后即派蒋在珍部到桐梓以北的酒店垭、九盘子一线阻截;命令杜肇华由遵义向桐梓、新站推进派3个团布防在遵义、板桥镇之间;以警卫团和独立营驻守遵义大营,令湄潭、金沙等县黔军向遵义收缩。由于黔军力量弱,蒋介石令薛岳派吴奇伟率韩汉英五十九师和唐云山九十三师由贵阳、清镇地域开往遵义,增援王家烈;同时,令周浑元部向遵义靠拢;命集结在川黔边的上官云相部驰援桐梓;刘湘督促郭勋祺部对红军实行尾追进击,以迟滞红军的行动;严令何键注意黔东防务,王东元、李云杰、陈光中各部在限期内赶赴乌江东岸防堵,以阻红军东移入湘。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向桐梓、遵义一线急速挺进。遵、桐战役的进行,是根据当时敌情的实际变化,逐步实现的。
2月20日,红军二渡赤水后,军委曾有“会攻”桐梓的作战计划。当时,军委命令红军主力一、三两个军团,分左、右两路向桐梓西北、西南地域夹击,五、九军团担任后卫掩护。军委的意图是歼灭或击溃驻守桐梓的黔军。但这时军委获悉桐梓仅有敌军一个营,且于当日上午向四川方向撤走。军委认为,不管情况是否属实,仍须进一步侦察,不打无把握之仗,仍令一、三军团按原订作战计划向桐梓急进。军委21日电令指出:“判断川敌将有4个旅渡赤水河跟追我军可能。黔敌分布在赤水、狷猴者,正联合川军动作;其另一部则正由遵义开桐梓,可能与我军遭遇。薛敌总的部署未定。滇敌主力距我军较远,安旅有向我逼近讯。”因此,“现我野战军任务主要是迅速脱离川敌,进攻桐梓,遭遇黔敌,对追我之敌则侦察戒备并掩护,在有利条件下则准备回击,消灭其一部。因此,为争取先机,我一、三军团应日行35公里左右,用4天行程逼近桐梓,期于25日会攻桐梓,并准备沿途遭遇黔敌。”
遵照命令,一、三两个军团22、23两日,日夜兼程前进。在蒋介石、王家烈兵力尚未部署就绪时,红一团神速地于24日22时出敌不备地袭占桐梓。桐梓守敌两个连一经与红军接触,即被消灭。这样,“会攻桐梓”消灭黔军主力的原订计划未能实现。但是,毛泽东和军委对“会攻桐梓”可能出现的变化已有准备。24日军委发给各军团电令中指出:“如桐梓无敌,应乘虚占领娄山关”,切断遵、桐交通线,以便红军作战和转移。但在这时,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却提出了缓攻娄山关的建议。毛泽东和军委立即否定了林彪错误意见。当时的《敌情通报》中指出,蒋军向遵义增援的命令刚下,贵阳离遵义160公里,一夜之间无法赶到;红军主力已集中,而桐梓至娄山关仅一二十里,完全能占领娄山关并先敌赶到遵义。
为红军作战和转移创造条件,必须切断敌军遵、桐线。军委25日23时下达了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城的命令。娄山关是遵义城的北大门,川黔公路的咽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想拿下遵义城,首先必须占领娄山关,打开遵义的北大门。军委在命令中指出,敌情如你们所知,估计守娄山关、黑神届的柏、杜两部可能为黔军第一、四、五、八、十五、十六共6个团或仅一部共3个团,有凭娄山关相机出击阻我南下掩护遵义以待薛敌来援的企图。因此,我野战军应以一部阻滞四川敌军主力,坚决消灭娄山关黔敌,乘胜夺取遵义城以打开战局。我五、九军团主力26日均抵官店,两个后卫团分在温水与新罗坎两处阻滞川敌,并令其在29日前不使其逼近桐梓。一、三军团统归彭杨指挥,26日迂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并乘胜直取遵义,以开赤化黔北的关键。
周恩来、毛泽东和朱德等,把攻占娄山关视为以开赤化黔北的关键的一仗。为此,他们把参战的一、三军团和干部团交给了作战经验丰富、善于打硬仗、打攻坚战的彭德怀、杨尚昆指挥。这说明,党中央和军委对彭、杨的极大信任。彭、杨接受任务后,命令红十三团主攻娄山关,另两个团向娄山关左、右夹击,派一部主力迂回敌后板桥镇,抄敌后路,其余部队跟随着前锋向娄山关进发。
红十三团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中有名的英雄部队。红十三团奉命于25日11时出发,13时在桐梓以南娄山关北红花园与正向北推进的黔军第六团遭遇,当即将其击溃。黔军由南溪口退居娄山关,负隅顽抗,娄山关战斗随之打响。
王家烈第六团是黔军主力部队。在旅长杜肇华带领下,退守娄山关后即占据了入关隘口的两翼高地,第一营扼守右翼,一个连扼守左翼,以阻止红十三团的正面进攻,并掩护其他两个营在关上修筑工事。杜旅旅部退守关南黑神庙。为防备红军由右翼小箐经牛王屯抄袭板桥镇,前后夹击娄山关,旅长柏辉章令宋华暂率第十四团向关上右翼高地及牛王屯、小箐等地增援;令第十五团驻守板桥一线,策应关上,以防红军抄袭后路;令第六团守卫娄山关3日,以掩护吴奇伟部过乌江。
25日夜,红军各参战部队都先后完成了作战准备,在主力进抵娄山关后,采取了正面进攻与两翼包抄迂回的战术进攻娄山关。彭、杨的攻关部署是:彭雪枫率领红十三团担任主攻;张宗逊、黄克诚率红十团从娄山关右翼由小箐迂回包围板桥之敌;张爱萍率红十一团远出娄山关从小水田经混子场直插敌后,切断板桥和遵义的联系,断敌后路,围歼娄山关之敌。此外,还布置了红十二团等部队为第二梯队。26日拂晓,红十三团在彭雪枫率领下,猛攻娄山关之主要制高点——点灯山。敌军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据险顽抗。红军利用黑夜和云雾漫天的幕纱作掩护,以猛烈的攻势,冲入敌阵,打垮守敌,攻占了可控制娄山关口的制高点。同时,红一团也强占了娄山关东侧的石炭关。敌军为了夺回点灯山和大、小尖山等制高点,上午10时,黔军用两个团的兵力,先后组织了三次反扑,均被红军打退。接着,红军组织火力掩护,又连续攻占了十几人山头,将敌防线全部击破。红军第二梯队上关后,彭德怀立即命令红十二团接替红十三团阵地,红十三团和其他部队乘胜向南追击溃逃之敌。这时,红军的迂回部队,也先后拿下了黑神庙、板桥等地。红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一举攻克了娄山关,打乱了黔军的指挥系统,黔军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纷纷夺路逃窜。红军完全控制了娄山关至板桥一线,敲开了遵义城的北大门。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军事路线指导下,在毛泽东和军委的英明领导下,在彭、杨的正确指挥下,占桐梓、夺娄山,歼灭和击溃黔军几个团。但是,这只是毛泽东和军委关于这次战役的整个战略意图的第一步。娄山关战斗,实现了毛泽东“慎重初战”、“初战必胜”战略战术思想。娄山关战斗的胜利,叩开了遵义城的北大门,使遵义城已无险可言。从而,造成了坐守遵义指挥的黔军统帅王家烈的极度恐慌。他25日向薛岳要求增援的电报中称:“红军午前9时与我进驻桐梓城之杜旅第六团接触,在红花园、娄山关附近,双方激战之烈,已令二、五团驰往增援。惟我蒋旅既被遮断松坎附近,何副总指挥及魏副师长各部,亦被隔断于土城一带。我第五、第八各团,分任清剿鸭溪、湄潭溃退土匪之责。遵城只驻第一团全部,担任卫戌。除严令杜旅务须维持原阵线外,并飞调五、八两个团到遵,即行反攻。但以距离计算需于27日,方可集中完毕。应请总指挥薛飞令各师,兼程到遵增援,以收歼敌之效。”26日电报中又说:“红军昨跟踪追于本日午前7时,在遵城北端20里之董公寺附近。现令第一团、第八团严阵,矢力抵抗。本军兵力既未集中,遂被各个击破,伤亡甚重。十五团犹未收容完毕,仅以十七连之众,与红军主力队接触,攻守均为牵制。请转恳薛总指挥速令各师,速来前进增援。”
娄山关战斗的胜利,是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打的第一个干净利落的大胜仗,红军将士士气高昂,这就为遵义大捷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这时,毛泽东在高兴之余赋词一首,讴歌红军将士英勇战斗的情景,唱出了英雄们为革命而奋斗的心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