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海南大胆推行股份制

第10章海南大胆推行股份制

逐步放开价格、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关键。

海南在建特区时决定:除了国家指令性供应海南的生产资料实现计划供应外,其他渠道的生产资料全部由市场调节。

到1991年底,海南全省市场调节的生产资料,占社会总需求量的72%。

1992年,海南抓住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放开了16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使全省生产资料的市场调节量,占到社会需求量的87%。

在1992年,海南省决定将煤炭、成品油的价格全部放开,年底前把化肥的价格放开。这样,海南就在全国省一级率先完成了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任务。劳务价格、外汇调剂价格、房地产价格等都已放开。海南初步形成了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价格机制的杠杆作用,带来商品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的繁荣。以金融为例,海南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市场。

此外,资金市场也异常活跃,1988年至1991年间,拆借资金达440亿元。

放开的价格、活跃的市场,为企业转换机制提供了压力和动力。海南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努力创造企业竞争的环境。

为把企业发育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海南抓住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这个中心环节,大胆推行股份制改革。

1991年6月,新能源、珠江等分别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5家企业,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改组。

改组一年来,这些企业严格按国际惯例运作,经营规模和效益,都比改革前翻了一倍以上。

崭新的经济体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海南经济发展日渐加快,各项经济指标都稳步增长。

推行股份制改革,使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海南岛从建省办特区开始,便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颇令海南人自豪。但是,这里的能源交通却处境尴尬。就说电力部门,建省伊始,省政府就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发展电力,结果三年多时间装机容量由38万千瓦增加到81万千瓦,缺电省迅速变为电力富余省。谁知不到两年,停电现象又频频发生,使省电力局长许晓民在四面八方的责问面前十分尴尬。

其实,许晓民何尝不知道海南低水平的电力富余根本经不住经济高速发展势头的冲击呢?他早已制订好超前发展电力的规划蓝图,却由于政府筹资困难拖住了脚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独领风骚:中央关于企业股份制改革政策出台》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