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毛泽东游戏作战》最新章节。
毛泽东高明战略
1930年6月9日,李立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关于目前政治任务决议草案时,对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说:
“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害红军发展的两个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他有他一贯的游击观念,这一路线完全与中央的路线不同。他以为江西是革命首先胜利的区域,条件是:一、资产阶级弱;二、无地方军阀;三、帝国主义的力量弱。他对红军的发展,则完全是游击战争的观念。这一问题必须要根本解决。游击战争的战术已不适合于现在的形势……”
对于毛泽东来说,李立三本来是个“小弟弟”。现在,李立三把持了中共中央,批评起“四军毛泽东”来,一点也不客气。
李立三挖苦攻击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的秘诀”是“逃、跑、走!”
确实,毛泽东有着一条“完全与中央的路线不同”的特别路线。他的游击战争经验,是近四年红军作战切切实实的总结。然而,脱离实际的李立三,却要对毛泽东进行“根本解决”。
6天之后的1930年6月15日,李立三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给红四军前委,亦即毛泽东,下达了命令式的一封信。信的措词异常激烈:
你们固执过去的路线,主要的原因是你们没有了解整个革命的形势转变。这的确难怪你们,因为你们处境太偏僻了。……
你们应当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失误,按照中央的批示转变你们今后的路线。……
“如果前委有谁不同意的,应即来中央解决。”
还在1930年4月间,毛泽东带领红四军继续转战赣南闽西从寻乌一带开始,经过福建的东流、武平、河田,最后到汀州。每到一处,都认真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工作,使得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和壮大。那时,赣南的游击队、赤卫队组建成为红军第三军;闽西的游击队、赤卫队发展成为红军第十二军。
在汀州,红军住了二十多天,6月,红四军前委在汀州召开会议,党中央特派员徐振农参加会议传达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红军代表会议的决议,指出红四军的发展路线是夺取武汉。
会后,依照党中央指示,红军进行了整编,由红三军、红十二军和红四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
同时,红五军军委在鄂东南大冶召开扩大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组建了第三军团。彭德怀任前委书记兼总指挥,滕代远任政委,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管第五、第八两个军。以后编成的第十六军也归属第三军团建制。
红三军团成立后,依照党中央的部署,先后攻占通山、崇阳、岳阳,立刻又进入平江、浏阳一带活动。
红一军团没有和红三军团那样依照执行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攻打南昌的错误决定。毛泽东一开始就拒绝执行,但他没有硬顶。
李立三错误地攻击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与保守观念”。李立三觉得:“农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脏,如果不斩断他们的头脑和炸掉他们的心脏,就不能置他们于死地。”
怎样对待这一“左”倾机会主义瞎指挥呢?毛泽东为此陷入了沉思:敌强我弱,放弃根据地去打大城市,有使全国覆没的危险。退一万步设想,即使打下了南昌这样的大城市,也不可能巩固,因为敌强我弱嘛。因此,他不仅认为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是行不通的、错误的,而且,在目前形势下也是不可能的。不执行吗,这可是党中央的命令……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