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之祖周敦颐【1 / 2】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君子之为》最新章节。

宋代理学之祖周敦颐

儒学在汉代被确立为正统地位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代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掺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北宋时期结束分裂割据,重建一统。这时的儒学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营养,建立起了理学唯心主义。而北宋时期理学开山鼻祖,就是当时的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周敦颐少年时,和母亲一同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舅父是当时宋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当周敦颐24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一个职位,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周敦颐到任后,发现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周公断案,连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周敦颐以明察秋毫,坚持原则、不媚权贵、明断狱案而闻名朝野,初出仕途就显示了他的才能。

1044年,周敦颐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第二年,南安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而当时的转运使王逵却决定严加处理。众官虽觉不当,但他们慑于王逵的权势,不敢出面争辩。

这时,周敦颐站了出来,坚持应当依律决狱。王逵不听,周敦颐愤怒地扔下手中记事的笏板,准备弃官以示抗争,并且气愤地说:“难道可以这样做官吗?用杀不该处死的人的办法取悦上级的事情,不是我该做的。”

在周敦颐的据理力争下,王逵终于省悟,放弃了原来的意图,囚犯才幸免于死刑。

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就是那个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他可是当代大清官啊!”

那些富豪大族,狡黠的衙门小吏和恶少都惶恐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为有罪,而且又以玷污清廉的政治为耻辱。

在南昌期间,有一次,周敦颐得了一场大病。他的朋友潘兴嗣去探望他,一进门便吃了一惊。原来周敦颐家中空空如洗,日常生活用品全都盛在一个已经破旧得不像样的柜子里,所有的钱财加起来不足百。

潘兴嗣知道,周敦颐任知县已经几年,俸禄并不低,但他领到俸禄后,总是或以济贫,或分送同宗族的亲戚,或用来招待客人和朋友,只要别人向周敦颐说一声自己有什么困难,他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所以才会有现在自己生病了,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的窘况。

这时,周敦颐的妻子哭着对潘兴嗣说:“钱财散尽之后,全家便总是以粥度日,生活过得清贫而寒酸。”

后来,周敦颐的朋友们想出钱为他新建一所住宅。周敦颐知道后连忙婉言拒绝:“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如果我们为官的都讲究穿漂亮衣服,骑良马,追求奢靡享乐。老百姓也就会仿效,其结果会导致品行不端,社会风气败坏。到那时再纠正就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你们的恩惠。”

朋友听后都点头称是。

周敦颐自己虽然生活过得十分清淡,可他自己则自得其乐,性情旷达,从来不把清苦放在心上。周敦颐在一首写给家乡族人的诗中表达出这种奉公行为、廉洁爱民的动机: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文明之万象王座》《人渣反派自救系统》《买活》《万亿军火之王》【赘婿小说】《成为雍正妹妹之后》《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小紫书】《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