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辆科技知识(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芬兰轮式模块化装甲车
发展历程
芬兰研制模块化装甲车的工作始于1993年,1996年交由帕特里亚车辆公司负责。
2000年,帕特里亚车辆公司制造出了模块化装甲车的论证/模型车,并参加了欧洲萨托利防务展。第一辆样车于2001年制造完成。此后,帕特里亚公司又制造了3辆演示车,并将其中的两辆送交芬兰国防军进行试验。
与同时代其它轮式装甲车辆研制工作拖沓的进度相比,模块化装甲车的研制和投产速度是惊人的。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广泛采用了基于先进计算机程序的虚拟模型研究,它在样车制造出来之前,解决了诸多设计方面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反复修改,加快了研制进度。
模块化装甲车研制成功后,受到了欧洲国家的广泛关注。首辆原型车参加了波兰陆军装甲输送车项目的竞争并中标;2002年波兰国防部决定购买模块化装甲车,次年签署了采购690辆模块化装甲车的协议。尔后,帕特里亚公司开始为波兰陆军制造首批模块化装甲车,其中大部分车辆在波兰军用机械厂完成总装。
2003年,帕特里亚又接到来自芬兰国防军的订单,要求为其“阿莫斯”迫击炮系统制造24辆模块化装甲平台,并签署了一份制造约100辆模块化装甲车的合同意向书。首辆“阿莫斯”平台已经于2004年晚些时候制造完毕。
除了来自芬兰国防军和波兰陆军的订单外,帕特里亚公司还参加了在比利时、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葡萄牙和南非的轮式装甲车计划的投标。
模块化装甲车的基本型是装甲人员输送车,其总体布局已经成为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标准布置,即发动机舱位于车体前部,驾驶舱位于发动机舱旁边,后部为载员舱。然而,模块化装甲车除了广泛采用民用成熟部件以降低制造成本外,还融入了多种新颖或特殊的技术。
模块化装甲车的发动机为斯堪尼亚卡车公司的DC12军用型柴油发动机,直列6缸水冷发动机,排量为11.7升。这种配备了涡轮增压和充气冷却系统的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360千瓦。模块化装甲车具有31度的爬坡能力和17度的爬侧坡能力。
传动装置采用了ZF7HP902电子自动变速器,具有7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冷却系统由艾米台克螺旋桨公司研制,并配备了两个宽工作范围混流风扇。冷却系统通过一个辅助支架与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在一起,这一设计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在1小时内完成整体吊装。
全部车轮均安装了液压盘式刹车装置,4个前轮均配备两个测径器,4个后车轮均配备一个测径器,该车还可选装ABS防抱死系统。8个车轮均采用相同的双叉杆独立定位,正常情况下只有4个前轮能够转向。
一旦遇到特殊需要,4个后轮可在解锁后实现全轮转向。为了能够使车轮具有更大的通用性,在驱动非转向后轮和前轮的半轴上安装了常速接头,而非万向节,尽管这种常速接头较为昂贵,但却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等优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