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WZ751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概述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是在81式履带式装甲指挥车(WZ701)的基础上发展的变型车,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重要配套装备。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与81式装甲指挥车的主要区别是将指挥室改装为救护室。全车有两名乘员,即驾驶员和车长(兼机枪射手),两名医务人员(医生和医助),可输送卧姿重伤员4人或输送坐姿的轻伤员8人。
车内配有4副制式担架和两个制式急救箱,担架在车下可用于运送伤员,抬重伤员的担架可直接固定为卧铺。
救护室装有急救饮水壶、清洗消毒水箱、供氧器、药品箱和器械箱等,医护人员可在车内进行包扎止血、输氧、输液、骨折固定等各种急救和小手术。该车配备一挺7.62毫米班用轻机枪,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卫。
WZ750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作为我军研制的第一种装甲救护车,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填补了装甲装备体系中的空白,解决了野战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无制式装备的问题。
同时,它标志着装甲机械化部队一线战场救护将由传统的抬担架向流动的装甲“红十字”救护的转变,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然,不尽如人意处也在所难免:一是由于其底盘是在63式装甲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底盘性能相对落后,行驶的平稳性和机动性能不理想;二是救护仓低矮,照明条件较差。救护仓全高是2.184米,减去车底距地高0.433米,再减去上下装甲板的厚度(各约0.20米左右),救护仓实际净高只有1.711米,如果再考虑仓内车底板的高度,净高更低,稍高一点的医护人员就有点直不起腰,不便于站立作业。
研制历史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越边界方向战事犹酣。为满足老山和者阴山方向参战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的急需,总参装甲兵部和总后卫生部于1985年8月联合决定开始研制新型装甲救护车--WZ751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1985年8月9日,总参装甲兵部和总后卫生部等领导机关,在工厂召开了应急生产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会议。会上初步商讨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的战术技术指标,并决定在85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YW531H)样车底盘基础上,参照YW750装甲救护车的总体布置和结构,研制新型履带式装甲救护车。
1985年8月12日,总参装甲兵部、总后卫生部联合下文,决定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正式列入装甲兵部队装备序列。1985年8月20日,总参装备部正式批复了装甲救护车的研制和采购计划,同意订购3辆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供前线装甲机械化部队试用。
1985年8月,工厂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研制工作,至11月先后完成了样车的设计、制造和工厂试验,并对部队人员进行了短期培训。
同月,工厂将试制出的3辆装甲救护车样车交付部队使用;1987年,工厂又生产了一批装甲救护车交付部队。装甲救护车投入使用后,使参战部队的战场救护能力大大提高,试用部队好评如潮,他们将WZ751装甲救护车誉为“战场救护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晋末长剑》《上流玩法》《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精神病在废土当万人迷》《神职奶爸》《万亿军火之王》【重生流小说】【全本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