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组织全国资源考察工作

第15章组织全国资源考察工作

1957年6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举行了第三次院务常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听取并审议了竺可桢关于加强综合考察工作的建议,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任命竺可桢兼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

综考会成立不久,竺可桢就领导组织有关科学家编制综合考察的“十二年科学规划”,把多项全国综合考察任务,归纳为:

西藏高原和康滇横断山区综合考察及开发方案的研究;

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地区的综合考察及开发方案的研究;

热带地区特种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重要河流水利资源的综合考察;

中国自然区划与经济区划。综考会成立后至“文革”前,科学院组织了二、三十个综合考察队,按规划中确定的地区和任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国家建设不能没有资源,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急需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1956年到1966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也是中国科学院的大发展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组织了大量的资源调查工作。为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决定加强对科学事业的领导。同年5月,张劲夫、裴丽生、杜润生、谢鑫鹤等一批领导同志受中央政治局的指派来中国科学院工作,中国科学院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由于领导力量得到加强,在随后的10年中,竺可桢的精力主要放在推动和组织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方面,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除西藏和台湾两个省区以外的许多地方。

1957年是我国进一步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一年。这一年按照苏联科学院的建议全面开展中苏合作,除继续进行新疆和黑龙江流域的综合考察以外,同时组队进行综合考察的还有:以考察云南热带生物资源为主的云南生物考察队;以盐湖的综合调查和开发利用为主要任务的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调查队等。

1957年6月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竺可桢作为这项崭新事业的奠基人载入史册。

30多年来,综合考察委员会虽然在名称、建制和机构内涵上有所变化和发展,但是我国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工作始终沿着竺可桢奠基时指明的研究方向前进。

从1957年起,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指导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工作,竺可桢用了更多的时间,亲自参加边远地区的野外考察。

关于华南热带作物资源的考察,早在1954年,中国科学院与林业部就曾合作进行过,并确立了以发展橡胶林为主要任务的方案。

1957年2月19日到3月9日,竺可桢会同中国科学院和林业、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罗宗洛、吴征镒、李庆逵等,与苏联科学院的7位学者一共40余人,共同考察了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橡胶和其他热带经济作物的发展状况,在海南岛16个县市中,足迹遍及了12个。

1957年7月,竺可桢又率领中国科学家16人,会同苏联科学院生产力配置委员会主席涅姆钦诺夫院士带领的苏联专家22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沿黑龙江而上,对两岸中苏两国境内11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黑龙江水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期工程建议。

1958年8月下旬,竺可桢到兰州主持了甘青综合考察队的工作汇报会,并听取了这个地区综合考察情况报告。

1958年9月初,竺可桢又赶到了乌鲁木齐市,进行他生平第一次的新疆之行,逗留了近一个月,直到10月初才回到北京。

这次在新疆,竺可桢行程超过了4000公里,除阿勒泰外,足迹已遍及全疆。他这次深入新疆腹地,主要以吉普车为交通工具,经常日行500余公里。

竺可桢以地理学家敏锐的眼光,注意到在天山的赛里木湖,四周山上未见积雪,以后他查考到南宋时代邱处机曾于10月经过赛里木湖时,周围“雪峰环之,倒影湖中”。从而推断中国十二、十三世纪时,天山的雪线大致比现代要低200至300米。

竺可桢回到北京以后,以《新疆记行》为题,发表文章,热情宣传新疆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讴歌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生动情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的梦境可以捡到至宝》《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笔趣看】《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团宠幼崽爱护计划》《神话:灵性支配者》【退婚流小说】《普罗之主》《天命在我》【梦幻文学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科学春天: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