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第13章安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6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全年生产总值达到61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2.9%。按常住人口计算,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一万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与中部其他省份一样,安徽一直为“农业大省”的帽子所累。
这个曾以“大包干”责任制开农业改革之先河的省份,在为国家每年贡献数十亿公斤粮食的同时,却始终无法摆脱政府财力不足、百姓生活不富的尴尬。
资料显示:1995年,安徽人均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8%,差1497元;2000年,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1.2%,差距扩大到2211元;到2002年,差距进一步扩大到了2367元。
粮食越种越多,差距却越拉越大。
焦灼的安徽人,不断地向东看,向西看,向中看,在比较中反思。
“差就差在工业,核心是工业化水平。”安徽省长王金山一语中的:“粮食要种,但不加快工业化进程,安徽永难崛起。”
2003年1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三步走”远景规划随之确立:2004年至2007年为起步阶段,2007年至2015年为发展阶段,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
作为最关键的第一步,“861”行动计划于2004年正式启动。
所谓“8”,是指建设加工制造业、原材料、化工、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旅游和文化8大重点产业基地。
所谓“6”,即要构筑防洪保安、通达、数字安徽、生态安徽、信用安徽和人才6大工程。
所谓“1”是指到2007年,安徽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