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湖南采取措施整合卷烟业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看】地址:mbiqukan.com

第18章湖南采取措施整合卷烟业

2003年,湖南生产卷烟251.63万大箱,实现销售收入179.75亿元,利税119.52亿元,在全国烟草行业位列第三。

对此,湖南省一位领导颇有感慨地说:“从星星点点到‘双子’闪烁,是产业整合成就了湘烟的今天。”

在几年前,湖南卷烟业“散、乱、小、差”的毛病一样都不少。

在当时,湖南烟厂在布点上“落子如飞”:除长沙、常德、郴州、零陵4家年产量达30万大箱以上的骨干烟厂外,还有龙山、凤凰、新晃等11家年产不足10万大箱的小烟厂。香烟品牌多达150余个。

由于生产指标有限,小厂与大厂争计划、争原料、争市场,不断蚕食和挤压优势企业、强势品牌的发展空间。结果造成优势企业先进设备开机不足,规模上不去。

湖南中烟公司负责人算了笔账:同样一箱烟,新晃卷烟厂生产一箱“庆丰牌”,亏不抵税达300元;而常德卷烟厂生产一箱“芙蓉王”,可创利税3.1万元。

“莠苗不间,争水争肥,好苗也要遭殃!”在一次调研中,郴州烟农一句朴素的“农家经”,惊醒了湖南烟草业的决策者。

1995年,湖南省烟草局果断拍板:“逐步调减11家小烟厂的生产计划,把生产指标全部调整给长烟、常烟等骨干烟厂。”

这个被称为“间苗工程”的举措,如同一枚重型炸弹,在湖南烟草界炸开了锅。

11家小烟厂,大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且都是当地的钱袋子。计划没了,烟厂工人何处去?地方财政怎么办?

调减计划出台,上访的、静坐的、闹事的,一拨接一拨。

湖南中烟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曙光说:“闹得凶的时候,几百号人堵住烟草局的门,我们连班都没法上。”

但湖南省烟草局和湖南省领导的态度非常坚决:“唯有关停小厂、做强大厂,湘烟才有希望。”

1995年至1999年,湖南先后调整烟草生产计划109.4万箱。

1999年,湖南省烟草局再度出手,将永顺、桑植、乾州3家小烟厂的生产计划一次性调给长沙卷烟厂,从而完成了“间苗工程”最关键的一步。

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加速小烟厂关闭步伐,湖南省烟草局从长烟、常烟等烟厂的利润中抽取部分资金,用于安置被关闭烟厂职工和补贴地方财政。

“间苗”间出了参天大树。

1999年,湖南烟草系统实现利税由1995年的48亿元飙升至88亿元。其中,长沙卷烟厂的年产量由1994年底的43万大箱增至83.86万大箱,利税也从18亿元升至47.2亿元。

到2000年,湖南成功地将15家卷烟厂整合至6家,同时将全省烟草生产计划的90%集中于长沙、常德、郴州、零陵4家骨干烟厂。

2004年7月23日,湖南卷烟工业又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互动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正式实施》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