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江西建设南昌经济开发区

第20章江西建设南昌经济开发区

21世纪初,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的中国华源集团董事长周玉成感慨地说:“看到这种机器轰鸣、热气腾腾的场面,仿佛回到了1992年上海浦东的开发现场。就冲这种蒸蒸日上的好形势,我们也要来投资!”

始建于1992年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西省首家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坐落在南昌城的北部,与老市区仅一江之隔,有新八一大桥、南昌大桥、赣江大桥与之相连。

开发区背倚梅岭山,南临赣江水,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规划工业园区面积40平方公里。

建设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拓展南昌市生产力布局,加速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江西省、市一项跨世纪的重大建设工程。它为老城区产业转移,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天地。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该区的发展历经坎坷。

由于融资渠道单一,硬环境建设缓慢,在全区纵横88平方公里土地上,“五通一平”的工业园区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

硬环境不硬,如何能吸引客商?

开发区的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步履缓慢的原因:“过去,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等、靠、要’。等,就是等项目谈妥了后,等客商拿钱来开发;靠,就是靠区财政投入资金开发;要,就是向政府要资金投入。在‘等、靠、要’中,开发区失去了人气,失去了商机,失去了发展机遇……”

建园后的9年里,落户企业寥寥无几,全区财政收入只有4000万元,在全国开发区中列倒数第二位。

2000年,该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2001年,江西的决策者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判断:江西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沿海发达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产业转移,江西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毗邻,完全可以做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发挥规模效益,江西注意规避先发地区走过的弯路,将所有工业项目集中于开发区。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临赣江、北邻昌北机场,三条国道在此交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此时,开发区面临两条道路。一条是走“小快起步,滚动发展、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传统之路;另一条是走“以大开发迎接产业转移”的超常规发展之路。

实现超常规发展要有一流的硬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软环境,不然就会错失发展的机遇。这方面,该区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1996年,海尔集团在该区考察后,萌发了前来投资的念头,但在洽谈中,由于区里“算盘”打得太“精”,不肯满足对方低成本扩张的要求。结果,海尔集团把投资项目放到了安徽合肥市。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一项目已成为合肥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沉痛的教训,使他们深感营造一个良好软环境,必须从实际出发,开明比精明更重要。

在全区干部职工大会上,区管委会主任汤成奇作了这样的清晰表述:“一是要算大账,算活账,算长远账。让客商享受了一些优惠,赚了我们的钱,但我们也实实在在得了好处。二是不能光算客商拿走了多少,也要算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投资者不来,我们永远是一个‘零’。”

汤成奇说:“长期以来,开发区的建设一般发展程序可以用方程X+Y+Z=A表示。其中,X、Y、Z、A分别代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和经济总量增长。常规求解是X—Y—Z=A,即先根据自有资产和引进资金的多寡建设基础设施,再招商引资,然后落实项目开工开业,最终实现园区经济总量增长。”

汤成奇认为:“走传统之路,发展稳妥,但速度太慢,可能错失机遇。”

基于这种判断,汤成奇提出了破解方程的全新思路:运用逆向思维,列倒解方程为A=X+Y+Z。

也就是说,根据各种条件和可能确定“三年翻两番,五年翻三番”的超常规发展目标,再以创新的理念和超常规的举措,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等难题,从而加快开发,引凤筑巢。

从正解方程到倒解方程,开发区的领导者经历了一次观念的飞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封神:开局被抽龙筋》《真灵九转》《早春晴朗》《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我能继承角色天赋》【泡书吧】《斗罗:七杀惊绝世》《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梦想文学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互动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正式实施》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