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人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12章中央起草建立新体制的决定
1993年5月,中央政治局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决定下半年召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并做出相应决定。
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5月底组成25人的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起草组组长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由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曾培炎和时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维澄担任。
起草组成员有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何椿霖、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郑必坚、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项怀诚、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王仕元、时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的张彦宁、时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的高尚全、时任全国人大法工委委员的孙琬钟、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徐匡迪等。
没有列入这个名单而参加起草工作的,还有外贸部的年轻人张松涛,是李岚清推荐的。
据当时起草组成员时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的王梦奎后来回忆说:
据我所知,地方领导同志参加中央全会重要决定的起草,这是第一次。此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许多次中央全会决定的起草,都有地方领导同志参加。
在党的“十四大”以后,为了推进改革,各方面都希望能够再进一步,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更为具体和完整的说法,这确实是必要的。
改革实践经验的积累,加上理论上的探索和对国外情况的广泛了解,也使我们能够根据中国国情并且借鉴国外的经验,进行这样的总体设计。
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经过10多年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展开,已经具备了实现改革的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条件。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的,往往是从局部试点逐步推开,虽然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滞后,成为经济体制链条上突出的薄弱环节,影响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迫切要求改革的综合协调和全局性整体推进。
这就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总体设计,需要强调体制和政策的规范化。
这份文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体设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起草组集中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工作。
5月31日,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江泽民在会上讲话,他就文件起草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需要着重回答的问题,提出许多原则性的意见,构成后来中央文件的几个大部分。
温家宝对起草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强调文件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要比党的“十四大”前进一步,在推进改革的政策措施上要有突破,长远目标要明确,起步要扎实。
起草小组于5月31日下午、6月1日和6月2日全天,结合经济改革和发展实际,就文件内容和框架进行了两天半时间的认真学习和讨论。
最后,大家一致拥护中央的决定,同时也都感到责任重大,难度不小。
要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为了准确把握当时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进程,起草组明确提出,起草工作要力求做到:
既要大胆解放思想,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
既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设想,又要紧紧抓住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突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还能苟[星际]》《任务又失败了》【锦绣小说】《探虚陵现代篇》《噩梦使徒》《制霸超级碗》《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被迫成为站姐后[娱乐圈]》《顶级坏种为我俯首称臣》《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王治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