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掀起改革高潮第15章江泽民说要吸收国外经验
江泽民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胡锦涛指出:“我们一定要对改革充满信心,同时对改革的难度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改革的坚定性和韧性,敢闯敢试,锲而不舍。”
李鹏强调:“当前改革和发展的时机都很好……我们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1993年5月12日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出席“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与市场的作用”国际研讨会的中外代表。
江泽民在会见时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
他说,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一方面也将注意吸取国外市场经济体制中一些成功有效的经验。
应外国与会者要求,江泽民还介绍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展和改革开放的情况。
江泽民在讲话中提出的意见被很多正在改革的企业所采纳,广东顺德糖厂便是开先河的企业。
1993年初的两会召开前夕,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到顺德视察。当时的顺德市委书记陈用志和市长冯润胜上交的“作业”是一份调研报告,题目叫做《辉煌的成就,惊人的包袱》。乍看上去,包袱不过是政府的包袱。
1993年,顺德的工业利润和工业税收的75%以上都是由乡镇企业创造的,这些乡镇企业都属集体所有制。在当年顺德的工业企业注册资本中,公有经济占74%。乡镇企业要创业,需要巨额资金,不可能靠政府财政拨款,只有向银行借。
负债经营是早期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政府急于鼓励企业上规模,调侃的说法是“一袋水果拎到领导家里”,贷款就批下来了,反正钱是银行出。
银行不能不贷。在政治任务面前,银行就是政府的提款机,贷款是由政府出面担保的,而政府本身也是这些“集体所有”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和行政管理权的最终来源。
在经济状况最好的北溜镇,1993年共向银行贷款27亿元,其中23亿都是由镇政府的经济发展总公司担保,总公司只收取销售总额2%的管理费,却要承担还债的责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