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摇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17章各车间顺利完成进度
1955年,一汽的各个车间到处呈现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此时,伴随着建设工地上各工场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的快速进行,繁重而复杂的生产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由于各种设计技术资料都是来自苏联,生产准备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就是翻译。当时,由苏联提供的产品图纸和技术资料有5409张,工艺装备图纸16942套。
当各种设计技术资料到厂后,一汽就立即迅速组织翻译,并以这些资料为依据,进行各方面的具体准备工作。
专业俄语翻译人数不够,就组织技术人员突击学习俄语,参加资料翻译工作。当时的翻译科俄语翻译人员达200多人,是全厂最大的科室。
随着从苏联发来的资料越来越多,就分配到各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类专业技术干部来厂后,都要首先学习俄语,以便直接阅读俄文资料。
工艺处的中央设计室是工艺装备和非标设备的设计部门,而当时的主要任务却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苏联提供的10万多张各种工装、非标图纸以及200多万字的技术资料转化为“中文版”,提供各有关单位使用。
于是,描图和晒图工作一度成为全厂生产准备的“瓶颈”。那时的描图组共有100多人,多数是初、高中毕业生,也有一部分从北京、上海、武汉调来的描图员,大多数人的年龄在18岁上下。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图纸的复制供应工作,在经过短期业务技术培训以后,就把100多名描图员分成11个小组,开展比学赶帮的劳动竞赛。
描图员于金玲带领小组成员创造了“大流水描图作业法”,改变了一人一张图的传统描法,把描图过程分成画边框、盖图章、画细线、打箭头、直虚线、由虚线、直实线、曲实线、写字等若干工序,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各自分担一道工序。
这种“大作业法”经普遍推广后,使描图效率比传统的方法提高了50%。于金玲1956年出席了全国机械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和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当时,生产准备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自制的汽车零件有2335种,涉及13个基本生产车间、20多个辅助生产和服务部门。
外购的409种协作产品分布在全国16个城市46个大小工厂,还有16种主要钢材、7种有色金属的试制和大量原材料、辅助材料选点采购和准备工作。
为了控制好生产准备进度,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一汽采用了“设备安装进度表”和“生产准备情况记录表”,即当时全厂有名的“一号表”与“二号表”。
通过填写“一号表”、“二号表”,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准备进展情况,保证各方面的生产准备工作有序地进行。
从1955年8月开始,先建设的底盘、附件、金属品、木工、有色修铸等车间的生产准备工作率先进入了调整过程。
零件调整过程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达到少数生产骨干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和调出少量合格产品为目的;第二阶段以达到具备转入正式生产的条件为目的。最后作出工艺结论,转入大批量生产。
调整工作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也凝结了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广大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他们在调整中学到了苏联的先进技术和操作本领,涌现出一批先进人物。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天命在我》【新棉花糖小说网】《忍者记事》《宝珠也想不到[重生]》《破云》《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全本久久】《好莱坞的亿万富豪》《世子你别乱来》《小侯爷他追悔莫及》
郑明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