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号角:四个现代化构想首次提出》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第五卷科技现代化第17章中央决策推动航空科技
周恩来说:“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彭真同志亲自到实验工厂视察,同时还提出:“要紧盯日本,迎头赶上。”
王铮指出:“加强科研,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军事电子尖端技术,保证军事电子装备适时更新换代,要跳出单纯仿制的模式,不受制于人。”
1958年12月14日下午4时,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直5直升机在试飞员钱广有、程绍英的驾驶下首飞成功。
12月16日,直5试制成功祝捷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为直升机飞行表演剪彩。
直5直升飞机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空科技发展到了新的水平,我国的航空科技在科技现代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其实,中国的航空科技,从建国初就受到中央的重视。1949年9月,毛泽东就提出: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
1949年3月,中央军委航空局成立了,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1950年1月5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与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联名向中央上报《关于航空工业建设意见》,重工业部设立航空组。
1950年12月下旬,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和发展道路问题。
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道路,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前,空军和重工业部曾经设想过,航空工业直接进入飞机的装配、制造,修理工作归空军负责,但战争的爆发,使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连续几次会议讨论,最后,周恩来做了会议总结。他指出:
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是先有空军,而且正在朝鲜打仗,大批作战飞机需要修理。我国是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五六亿人口的国家,靠买人家的飞机,搞搞修理是不行的。因此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道路是先搞修理,由小到大,由修理走向制造。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还做出了另一项重大决策,就是依靠苏联援助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
1951年1月1日,受周恩来派遣,以何长工为团长,段子俊、沈鸿为团员的代表团从北京出发,赴苏谈判。
1951年10月30日,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与苏联外贸部副部长柯瓦利代表双方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和组织飞机修理厂方面技术援助的协定》。
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并在重工业部设立了航空工业管理局。
此后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航空管理局对接收的18个工厂进行整合调整,国家拨经费,调人员,并从苏联购买了一大批设备,中国航空工业有了初步的家底,也标志着航空工业的诞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黄昏分界》《我能看穿万物信息》《大道之上》【志怪书屋】《北宋穿越指南》《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我有存款一万亿》《我被皇马挖掘了》《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
王金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