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顶—2运载火箭
天顶—2运载火箭苏联于1970年代开始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是天顶号运载火箭中的两级型号。美国国防部对这种火箭的代号是“SL—16”,美国国会的谢尔顿命名法(用于识别火箭的衍生型号)则称其为“J—1”。
天顶—2基本型
天顶—2的研制工程于1976年3月16日获得苏联政府批准;此前已经在1974年4月时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设计。该工程可以看作是能源—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工程的一部分,因为天顶号的第一级就是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天顶—1”的代号也因此被该助推器占用了。
火箭的总体设计由乌克兰南方设计局负责,总设计师为弗拉基米尔·乌特金。设计者曾打算把天顶号作为一个覆盖不同运载能力的火箭家族来开发,但最后只有中等运载能力的方案被真正实施,这就是天顶—2。
天顶—2是两级结构的运载火箭,级间分离方式为半热式。各级的发动机都使用了无公害的推进剂成分:液氧和煤油。
火箭的第一级采用一台威力强大的RD—171四室发动机,该发动机与能源号助推器采用的RD—170不同的是其喷管可以沿两个方向轴摆动(而RD—170只有一个可动方向轴)。
实际上,天顶—2的第一级就是靠这种推力矢量喷管(其偏转角可达6度)来进行姿态控制。火箭的第二级采用一台RD—120单室发动机,还安装有一台11D513游动发动机用于姿态控制。11D513的工作时间可以达到375秒。
天顶—2的一个古怪特点是,推进剂并不是按最佳比例在两级之间分配的。这是因为受限于铁路运输车辆所能承载的货物长度,要想把火箭以装配完毕的形态运输到发射场就不得不缩短第一级的燃料贮箱。
按照苏联政府最早的设想,天顶—2应从位于俄罗斯境内的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但在1980年代时,苏联为了大力推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把其航天部门的几乎全部骨干力量都集中在了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只有那里有条件执行能源号火箭的发射任务)。
因此天顶—2首飞时使用的发射设施也被建在了拜科努尔,而且最后也只建了这一套设施,从普列谢茨克发射的计划在苏联解体后被取消了。
在拜科努尔,天顶—2拥有45号发射阵地上的两个发射台(现在只有一个能用)。天顶—2的发射过程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不需工作人员在现场操作,从而减少了因发射失败导致人员伤亡的可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漫画路人自救指南》《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轮回小说】《红楼之平阳赋》《天命之上》《万亿军火之王》【全本书屋】《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小白书】《谁让他修仙的!》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太空武器科技知识(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