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第三章 著名谋略家的故事1【1 / 4】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第三章著名谋略家的故事1

所罗门

所罗门,希伯来统一王国的开创者——大卫王的幼子,希伯来国家鼎盛时代的国王。

在历史传说中,所罗门被看成是古代理想的英明君主。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所罗门往往是智慧的化身和和平的象征。其实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违背史实的。

在大卫当政的最后两年,所罗门与父亲共同执掌国政。大卫去世后,所罗门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及其支持者。圣经中把所罗门描述成正直的法官,实际上,他是一个贪图权势、爱慕虚荣的人,只要有谁阻碍他前进,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毫不手软,更不用说其他的政敌了。

所罗门登上王位之后,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与埃及、腓尼基诸城邦和一些邻国结好的政策。这就保证了对重要商路的控制,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他娶了一位埃及的公主为妻,因此得到一座城市作为陪嫁品。他还与其他阿拉伯南部的王国联姻,又得到许多宝石和金子等贵重物品。在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中,所罗门得到了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黄金、白银、宝石、象牙、香料和木材等物品。这一切都促进了希伯来工商业的繁荣。

所罗门曾带兵向南部扩张,征服了红海沿岸的一些地区。在北方,他曾入侵过赫梯新王国,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军粮城。

在内政方面,所罗门把国家按地域划分为12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有一个总督负责收税。

大约公元前963年,所罗门大兴土木,征调了18万民工,耗费巨资在首都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为犹太教徒崇拜的上帝耶和华建造圣殿。经过七年时间,这座圣殿终于建成。它面朝东,由门厅、主殿和圣堂三部分组成。主殿长约30米、宽10米、高15米,四壁和所有设施上都涂了一层厚厚的金粉,这使大殿光彩夺目、金碧辉煌。墙壁上还雕有长着三对翅膀的天使和奇花异草图案,这些图案雕刻得栩栩如生。装有犹太教的象征——圣经的柜子,被安放到幽暗而神秘的圣堂深处。每逢传统的宗教节日,各地的犹太教徒纷纷来到耶路撒冷的圣殿朝拜。圣殿的建成还轰动了周边各国,各邻国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这就扩大了希伯来神教的传播,同时也对希伯来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后来圣殿虽然两次遭焚毁,犹太人也被迫背井离乡,但是犹太教却成了维系民族生存的纽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耶路撒冷的圣殿遗址始终是漂泊四方的犹太人心中的圣地。

所罗门以其广泛的建筑活动著称。在他统治时期,除了修建圣殿之外,还为妃子们建筑了很多豪华的宫殿。外表的繁华,使所罗门的王国看起来繁荣昌盛,但是,这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内部的危机。从居民成分看,国家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土地肥沃,经济发达,为以色列人所占据。南部经济落后,是犹太人聚集所在。由于所罗门的父亲大卫的王朝在南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所以沉重的赋税大多落在北部以色列人身上,这自然引起以色列人的强烈不满。另外,邻国埃及也不愿自己身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存在,所以他们支持以色列人的分裂活动,这使国内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所罗门统治末期,北方出现了以耶波罗安为首的分裂活动。所罗门非常恐慌,他下令捉拿耶波罗安并企图处死他,但是没能成功。耶波罗安逃到了埃及被保护起来。等所罗门一死,他立即回国起兵,从此统一的希伯来国家一分为二:南方由大卫王朝继续统治,称犹太;北方则称以色列。

所罗门的政绩虽然不多,但是一提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人们多数会想起所罗门的名字。文学作品和传说中的所罗门是神奇而伟大的。无论历史中的所罗门是什么样子,善良的人们都愿意相信传说中的所罗门是真实的。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生于公元483年,死于公元565年,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恢复了古罗马帝国的疆域,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中最有作为的皇帝。

公元483年,查士丁尼一世出身于马其顿的一个农家,他的叔父查士丁在君士坦丁堡担任禁卫军将领。查士丁尼一世在叔父的帮助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公元518年,查士丁一世被拥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帮助年事已高的叔父处理朝政。查士丁无嗣,收查士丁尼一世为养子,并授予要职。公元525年,查士丁尼一世获得恺撒称号,公元527年4月,称奥古斯都,与查士丁共执朝政。8月,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一世在元老院及军队的支持下,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独掌朝政。

查士丁尼一世精力旺盛,组织能力强,人们称他为“永不睡觉的帝王”。他的妻子提奥多拉是个美丽、聪明的女人,有着坚强的决断和勇气,在政治上给他以很大的帮助,曾经支持查士丁尼一世无情地镇压了尼卡起义,巩固了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但是,查士丁尼一世的政治抱负和谋略更为深远,他把自己当成恺撒的继承人,一心想重振古罗马帝国的雄风,收复失去的土地。因此,他在位期间四处发动战争,相继消灭了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打败了西哥特人的法兰克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把地中海重新变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查士丁尼一世一生致力于自己的光复计划,在连年的征服战争中显示出他作为最高指挥者的才干和谋略。他刚刚登上帝位时,拜占庭帝国东有宿敌波斯,北有野蛮的斯拉夫人,使得他不能集中力量征服西方。因此,查士丁尼一世要实现自己的计划,必须先解决后顾之忧。他的办法之一就是重金收买。这在当时社会是很行得通的。在拜占庭军队接连取得对波斯帝国的胜利后,他不惜花费大量的黄金贿赂波斯执政者,公元532年,终于以11万磅黄金买来了东方的暂时和平,同时又用重金收买斯拉夫人的酋长,以求得北部边疆的平静。稳定了东方和北方边境后,拜占庭帝国就可以全力征服西方了。这从军事谋略学上说,叫做集中全力攻其一点。查士丁尼一世开始着手实行自己的计划。

当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新的民族国家。查士丁尼一世经过分析,选中了北非的汪达尔人作为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曾经朝气蓬勃,多次打败东罗马军队的汪达尔人,到了此时,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锐气。汪达尔王国的政权是各民族国家中最不牢固的,内外交困,防卫薄弱。但是这些在西罗马帝国旧址上建立国家的民族,一直对东罗马帝国抱有戒心,总是团结起来共同对付东罗马帝国。为了瓦解敌人的团结,迅速征服汪达尔人,查士丁尼一世巧妙地寻找了一个战争借口。

公元531年,汪达尔国王希尔德里克被他的侄子格里梅尔推翻,并遇到囚禁。希尔德里克曾经是查士丁尼一世的盟友,因此,查士丁尼一世写信给格里梅尔,要求立即释放原国王,恢复他的统治。这个要求被格里梅尔拒绝,查士丁尼一世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征服北非的战争。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本想出兵援助汪达尔人,但是却被查士丁尼一世的战争借口所迷惑,他们错误地认为拜占庭帝国派出军队只是为了帮助希尔德里克恢复王位,讨伐格里梅尔,并不是为了恢复西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领土而进行的征服战争,因此都中了查士丁尼的计谋,没有出兵援救。东哥特王国的摄政王太后埃玛拉森莎反而出于个人私怨(汪达尔人曾处死了她的姑母),还为拜占庭远征军提供西西里岛作为补给基地。

公元533年6月22日,拜占庭远征军共15万人,在拜占庭名将贝利萨留的率领下出发。8月,远征军在北非登陆,贝利萨留遵照查士丁尼一世的指示,声称只是讨伐格里梅尔一人,绝不是对汪达尔人民的征服,并利用当地部落与汪达尔贵族之间以及汪达尔贵族内部的各种矛盾,一举攻占汪达尔首都新迦太基。格里梅尔闻讯杀死了前国王希尔德里克。翌年三月,拜占庭军队占领汪达尔,俘虏格里梅尔,北非立即被并入拜占庭帝国的版图。查士丁尼一世为贝利萨留举行了隆重的凯旋仪式。

北非的征服使查士丁尼一世获得一个良好的补给基地。征服北非的战争,最初看来是一场非常冒险的赌博,在实际进程中却显得十分简单,这个轻易得来的胜利鼓舞着查士丁尼一世。公元535年,他提出要趁势夺回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不久,便借口他的盟友——东哥特王国摄政王太后埃玛拉森莎,被她的外甥——新国王提阿达哈德囚禁并杀害,而向东哥特王国宣战。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