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军备部开张(二)

《大明之天启帝国》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就在朱由校与徐光启、李之藻对着一沓各式图纸说得兴高采烈时,只见方才那名领路的小宦官自殿外走了进来;他本欲上前通禀,又瞧见自家皇帝与两位重臣说得正是开心,生怕扰了皇帝的兴致,便只好老老实实的站到门口等着。

方正化看到了门口情形,便抬手唤过这名宦官,轻声向对方询问起来……

等朱由校三人饮茶的空挡,方正化先向皇帝告了声罪,然后说道:“禀皇爷,福王车驾已出了保定,估计明日便会抵京。”

徐、李二人闻言相视苦笑,可这件事上又不好劝皇帝什么,只好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朱由校倒是面色不改,以大明各军镇现有火器形制不一、互不统属为由,与两位重臣在明军现有装备中挑出了鸟铳、鲁密铳和三眼铳作为制式火器进行规模生产,以十比一的比例列装燧发枪;并依各型火器形制,先统一弹丸标准,使其全部达到通用化,除三眼铳外,给全部火器加装枪托、准星和照门;又以虎蹲、红衣、佛郎机三种火炮为制式火炮,并严命军备部务必在短期内将各类火炮间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定出来。

到后来,朱由校一拍脑袋干脆又在军备部下面成立了一个标准计量局,由这个部门全权制定大明各类计量器具标准,并督导各官营和皇家厂坊内的标准化生产工作。

倒不是朱由校不想全员换装燧发枪,只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发展过程,如果现在就大规模换装,银子的问题倒是其次,这现有的全部生产线几乎全部都要推倒重来,工匠们的能力跟水平更是个大问题。所以朱由校决定,还是先充分利用起现有生产线和生产条件,用标准化、通用化和流水作业来最大限度的发掘现有装备潜力。毕竟以目前明军面对的国内外形势看,只要能吊打女真和蒙古,起码一二十年内还不会与西方那群鬼畜发生什么像样的战争,而只要大明能稳得住这一二十年,由量变而引发质变都会将这个国家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何况现在的火器水平也实在是不怎么样,就算燧发枪,也是强点还有限;不全面将基础工业这个底子打实,一切的美好设想那都是空谈。若想短期内见到成效,首先要提高的就是钢铁冶炼技术和铁矿开采能力,但炼钢上朱由校也就知道坩埚、高炉、转炉、平炉炼钢这几个名词,究竟怎么搞的他是一点都不知道,所以这些都得慢慢来,急是急不得的。

不过就算不急,可该铺的路还得铺,徐光启适时地向朱由校谏言,请求开设西学科,全力引进泰西各类科学人才,并向朱由校推荐了西洋教士汤若望和江西人宋应星;李之藻也将在江南的传教士郭居敬、金尼阁和艾儒略介绍给了皇帝。

听了两位重臣推荐的人选,朱由校眉头微皱,向二人问道:“朕知二卿与淇园先生皆已归信西洋教派,还请两位爱卿明告寡人,对这西洋教派,两位卿家究竟如何看待?”

“这……”两人听了皇帝的问话,倒是齐齐的迟疑起来。

“哎!此间又无外人,朕也只是一时好奇!”

“陛下容禀,臣虽入了西教,其实……其实多是为了能够研习那些教士手中有关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水利等书籍;这些传教士也多是求臣能向天子传教,这才不吝倾囊相授,至于这西洋教派……臣……臣其实还真是没什么看法。”

徐光启以为皇帝真对西洋教派产生了兴趣,倒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朱由校听了倒是颇感意外,又看向了李之藻。

结果这位与徐光启、杨廷筠并称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的人物更是红着一张脸冲着朱由校用力地点了点头,显然是觉得自己打着信教幌子实为学习人家技术的行为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馥欲香片》《上流玩法》《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独家报道》《重开吧!蜘蛛侠!》《我的模拟长生路》《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我真没想穿越啊》《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

三斤九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