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灶户考科举》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就在众位国子监学生接受凌霄思想时候,圣上颁布了一条法令,“各府、州、县蒙学阶段要将算术、天文、地理等纳入学科,将算术纳入县试考试;另要推荐能工巧匠到府学、县学学习,为天下百姓挑选有识之士。”
“古孔圣人讲道‘有教无类’,各府、州、县立足自身实际,开办科技学院,为朝廷培养各类人才。”
另外,法令还讲了有重大成果发现,由官府呈报朝廷,除赏银外,视贡献程度,奖授官职。下面并附有什么样类型的算是重大发现,包括可以使粮食增长的技术、道路改进技术、水利设施、桥梁建筑等等方面,每个方面都举了两三个例子。
更让凌霄在意的,该项法令由礼部、户部两个负责实施,都察院全程监督,凡是督查中发现有违圣命、弄虚作假者,直接处理。
从凌霄当南京的主考官,到遭到弹劾,之后朝廷上的辩论,似乎是从一开始皇上就想好的,只是让凌霄当了前锋,造了一下势。
估计都察院的张楽大人也是皇上的人,弄了这么多,不过是“拆屋效应。”
想来皇上也是懂的官员的心理的,大家讲究一个中庸思想。
该项法令一出,影响不可谓不大。
朝廷上的官员似乎明白了皇上的心思,这是迂回的想要改革科举制度,这次只是县试要考数学,万一以后乡试、会试也要改革,这可怎么办?
似乎皇上也知道大家是这么想的,圣旨中也写到了,“院试、乡试、会试乃祖宗之制,朝廷选拔人才之本,各府、州、县不可懈怠。”
意思明确的告诉大家,我只是改革了县试,不影响大家考秀才、当举人、做官的。
果然,朝廷上反对的人寥寥无几,只是一个县试,还影响不了他们的地位。
还有一件事情,便是凌霄从翰林院编修升为了翰林院修撰,官虽只升了一级,但是他在翰林院没有待几年便升一级也着实让人羡慕。
随着京察的结束,新年的到来,京城中又变得风平浪静。
翻过了年,又到了三年一次的会试,京城中来了许多不同地方的举人,正如凌霄他们当年参加会试一样,大家满怀憧憬,希望能够在会试中一举夺魁。
让凌霄兴奋的是凌谷和小牛乡试过了,虽然是挂车尾,不过好歹是个举人了,两人出发前给凌霄写了信,大概一月底便能够到京城了。
会试的主考官一般也是由礼部推荐,凌霄的名字便在主考官的推荐人选中。
当然,凌霄并未当上主考官,一是主考官一般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凌霄的级别不够;二是凌霄的想法太过独特,他的思想在在学生中已经出名了,万一有那些投机取巧的,刻意写凌霄喜欢的文章,反而是对科举考试最大的不公平。
不过开考前,大家觉得凌霄担任主考官的可能性很大,一般会试的主考官都是从翰林院的官员中选拔出来的,就算不是凌霄,他和翰林院的官员也熟啊,不少学生想凌霄家里递了拜帖,想要他知道一番。
就是凌谷和小牛两个刚来的人,都听说凌霄可能担任这次的主考官。
“好啊,霄霄,苟富贵勿相忘,会试就拜托你了。”
凌谷还是和以前一样,大大咧咧,不过比以前黑了壮了。
和小牛站在一起简直是两个鲜明的反差,一个还是白白净净的书生样子,另外一个黑壮黑壮的庄稼汉子。
小牛在一旁笑哈哈的说道:“那我们两个会试这不手到擒来。”
三人一见面,话一开聊,就像是回到了曾经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各自都已成家,但是相处之间还和原来一样。
凌霄带他们回家吃了吃饭,认了认人,便带他们去了租的院子。
自从知道两个人中举之后,凌霄便让大柱在附近租下一间院子,这可比当时凌霄和知衡来考试好多了。
凌谷舒服的躺在床上,嘴里说着:“这还是京中有人好办事。”
小牛:“那可不是,就是舒服,这多亏了凌霄。”
小院,凌霄已经安排人提前打扫过,房间里是干净的被褥,还有茶水、糕点。
凌霄:“你们俩住着舒服就行,在这里什么心也不用操,安心备考就是了。”
凌谷从床上坐了起来,一脸热切的看着他,说:“多亏了霄霄你。”
还不待凌霄回答,又跟了一句,“要是你是主考官多好。”
凌霄:“你还想呢,这青天白日的,别做梦了。”
“唉,你就不能让我多想想。”
小牛:“有这会功夫,你可以多看看书去了。”
凌霄默默点头:“小牛说的对。”
三人说了会话,凌霄便准备离开了,走的时候,两人把二十两银子硬塞到凌霄手中。“这银两你必须收下,不然我俩在这里住的也不安心。”
凌霄也知道两个发小是什么人,也不再推脱。
煜熠得知两个人到了之后,四个人专门聚了一下,得知煜熠还没有娶亲,凌谷和小牛十分惊讶。
煜熠这条件这么好,到现在还没有娶亲,不会真的有什么毛病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阿兰同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