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灶户考科举》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趣看mbiqukan.com
择吉日,由地方官组织生员迎送入学。
六月八日,天气晴好,凌霄他们正式穿上青色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蹬长靴,由知县大人带领他们拜谒孔子庙,并送入县学读书。
县学有教谕一人、训导两人,还有其他负责伙房、号舍的差役。
凌霄他们在明伦堂内拜见了教谕和训导。
教谕和凌霄他们想象中的文人先生完全不一样,他更像是一个武将,方脸络腮胡,双眼炯炯有神,谈话干脆利索。
该教谕姓林,是位举人,正八品官员,听口音不像是青州府的。
见了凌霄他们,开门见山,给他们说了县学的规矩,县学逢五休息,每天都需要点卯,有专门的点卯簿,有事需向教谕请假。冠礼可休十日,婚礼、期丧为一个月,其他视情况而定。每到年终点卯薄、请假薄会送提调官进行调阅。
林教谕向他们介绍了两位训导,两位都是贡生,年轻一点的姓张,从凌霄他们进去,到这位张训导说话,他始终是言笑晏晏,看起来脾气很好。
另外一位年长的姓顾,他和张训导完全相反,他的表情始终是严肃的,嘴角向下,从凌霄他们一进来,就一直在打量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
直到林教谕讲话结束,才讲了一句:“跟我来。”
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顾训导要负责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监督。
凌霄和凌谷对视了一眼,从凌谷的眼神中感觉到了绝望,出门的时候还眼巴巴的看着那位张教谕,张训导笑咪咪的给他们摆了摆手。
看他们离开之后,张训导和林教谕说:“这批生员不错,年轻人占了一多半,就是不知道他们年龄小,能不能受的住顾训导的训练,要不要让顾训导松一点。”
林教谕直言:“受不住也得受,还想要科举考试,这点苦吃不了算什么。”
看林教谕这么坚定,张训导也不再多说,不过看这批生员只来了十七个人,不由的好奇:“院试不是过了十八个人吗?怎么只来了十七个,我们那个小三元不过来吗?”
林教谕:“在山东府学习,到时候参加科考和岁考。”
张训导有点遗憾的说道:“说起来还想见见这小三元的风采。”
林教谕“嗤”的笑了一声:“我们这有院试第二名,好好训练不比第一名差。”
林教谕也是个农家子弟出身,在心理上更加倾向贫苦生员这边,平时看不惯那些世家子弟或者有权有势的人走捷径、享受特权。
不过煜熠那也不算是违规,他进入了山东府的府学进行学习,只不过需要回到这里参加岁考和科考。
本来凌霄和凌谷两人按情况,应该进入盐运司儒学进行学习,这还是流水席后,凌霄和凌谷两家请场大使和场副使吃饭时候知道的。场大使告诉他们凌霄、凌谷可以进入盐运司儒学,不过这个儒学里基本上都是盐运司的子弟在学习。
和董先生他们商量之后,凌霄、凌谷还是决定进入乐安县的县学,一是知衡、小牛他们肯定是要进县学;二是盐运司儒学并没有在乐安县;三是盐运司儒学教学可能不如县学。
就这样凌霄、凌谷他们决定在县学读书。
凌霄他们走出明伦堂跟随顾训导向右侧走去是修业斋、左侧是讲德斋,凌霄他们主要在讲德斋学习。
整个县学面积很大,县试考试凌霄他们就在县学的前院号舍进行。明伦堂位于整个县学的正中间,前部左右设东西厢房、号舍,设有教谕厅、训导厅,是教谕和训导办公、居住的地方。
后院建有藏书阁、食堂、观德厅等,随着县学生员增多,在县学后院增设东厢房,凌霄他们日常就在这里居住。除了这之外,后院还有很大一片空地,应该是学弓弩、射箭的地方。
顾训导带他们走了一圈,告诉凌霄他们回住的地方,收拾好行李,未时到讲德斋集合。
凌霄这批生员一共有十七人,除五个人在县城居住外,其余人由于路途遥远均住在县学内,他们需要向县学缴纳食宿费,一年的住宿费每个人是二两银子。伙食费按月付银两。
瑾瑜兄由于成家了,还在纠结要不要在县城租房住,到时候可以把妻儿接到县城里来。
不过尚未考虑清楚,暂时住在县学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阿兰同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