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就算他王国光有心学习,张成马上就得前往江浙任职,也没时间教啊。所以只好兵行险招,出奇制胜。
翰林院修检厅中。
张成身穿六品蓝色官袍坐在椅子上与高拱正在不断翻看各种资料,奋笔疾书的修订《元史》。这任务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元史》虽混乱不堪,各种典籍重复记载,但只要细心,很多内容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即可,将内容准确归一就行了,说白了,这是一个细活,慢活,急不得。
翰林院修检厅的史官们平日里都是各忙各的,一向很安静,今日不知怎地,竟然如此喧哗,只见对面几位史官三五成群的不停的在交头接耳小声的说着,一个个垂头丧气,如丧考妣的模样。
于是张成便停下了手中的笔,皱着眉头用心的听着旁边絮絮叨叨的声音,很快的他便听到了“折色”、“棉布、胡椒、苏木”等字眼。
原来朝廷目前财政紧缺,去年俺答刚刚入侵,黄河决堤又发大水,国库的剩余银子连这个月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所以打算以“棉布”“胡椒苏木”折色。
大明的财政就从未健康过,甚至连所谓的“吃饭财政”都算不上,遇上顺风顺水的大丰收年份,那这日子还能凑合凑合勉强过的下去,若是遇上了“天灾人祸”,“黄河决堤”、“安南反叛”、“俺答入侵”,那这日子简直就是揭不开锅了,吃了上顿没下顿。
于是乎个别缺德的皇帝,以及“为君分忧”的户部尚书们,就会想出“折色”的损招来给官员发俸禄。官员们对此是苦不堪言,本来明朝给官员的俸禄就是历朝历代最低的标准,也就仅仅维持温饱。
现如今就连这点钱都不给了,还折色成物品,高级官员倒是无所谓,他们冬天有着各个衙门的碳敬,夏天有着冰敬,还时不时各地方官员进京也会给他们“孝敬”一番。这点俸禄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可有可无。
但是这些低阶官员就不一样了,他们是敢怒不敢言,但是这日子还得过下去不是?
咬咬牙就坚持了。所以有时候上午刚发完各种折色的俸禄,下午北京城街上就出现了无数个穿着“长衫”叫卖的“商人”。给物品虽然麻烦需要变现,但是好歹这个生活还能维持下去。
若是碰到极个别比如“老朱”这样的皇帝,直接折色成一文不值的“宝钞”那才是真正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我读屋】《当医生遇到法医后》《普通人,但怪物之母》《肝到厨神才算开始》《邪神竟是我自己》《我能继承角色天赋》《不正常型月》《沧澜道》《不正常型月》
笔趣看【m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回到明朝做皇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