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 京官难当(下)

小叶子陈先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看m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查《明七卿年表》,发现正统元年栏行在户部尚书是刘中敷,并且《明史·刘中敷传》也写到:“正统改元,父忧夺情,俄召拜户部尚书。”但查《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八月庚辰条下有“命江南租税折收金帛。……少保、兼户部尚书黄福亦有是请。至是,行在户部复申前议,上曰:‘祖宗尝行之否?’尚书胡濙等对曰:‘太祖皇帝尝行于陕西,……’”

此处黄福的户部尚书应为南京的户部尚书(当时还是都城,北京是行在),可见,在北京的行在户部尚书是胡濙。

同时,查《明史·胡濙传》,有“(宣德)六年,张本卒,又兼领行在户部。时国用渐广,濙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英宗即位,诏节冗费。濙因奏减上供物,及汰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浮费大省。”《明宣宗实录》里也有多处“兼掌行在户部事、礼部尚书胡濙”的字样。可见,胡濙从宣德六年开始到正统元年,一直兼任行在户部事务。

另查《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闰六月己丑,“起复山东左布政使刘中敷视事,以巡按监察御史孙纯言本司缺官理事故也。”也就是说,在闰六月行在户部下令官员折俸之后,刘中敷才被朝廷起复(他丁忧了,这和明史本传吻合),即便是过后马上到行在户部担任尚书,前面的政策也跟他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事实,正统元年闰六月提出建议,并且最终推动官员折俸的“罪魁祸首”便是当年明月笔下那个大名鼎鼎的“狗特务”胡濙同志。

胡濙正统元年在幕后操纵官员折俸事务,大肆发行已经不顶用的宝钞,造成严重的官俸缺乏,是扰乱官心的元凶。

当然,成化七年那位把官俸一贬再贬的杨鼎尚书是要背锅的。他跟“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这句话是脱不了干系了。

从这里看来,胡濙同志与那位杨鼎干出这种缺德的事,坑害了无数大明朝的低阶官员,在这里想问一句“尔等祖坟安在乎”?搞不好连骨头渣都有可能会被吃不上饭的官员给嚼成沫。

“又给这些东西,去年折色的物品我都还没有卖完,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赶明儿,本官要带着夫人与孩儿去他户部王杲府上吃喝去”。一位穿着与张成身上六品鹭鸶服一致的中年人说道。这人正是上一届状元,翰林院修撰茅瓒。

毛瓒正德四年生人,嘉靖十七年状元及第,如今三十三岁。

“就是,这朝廷没有钱,修建道观有钱,修黄河堤坝有钱,就是给我们这些低阶官员发俸禄没钱”。张成的同科同学兼好友翰林院庶吉士沈坤也发声说道。

“要我说,都是工部害的,这群人有事无事,整日里修这修那,他们工部的一个个倒是肥的流油,国库里就这么点钱,工部把钱都要去了,我们这些人不都得喝西北风啊,这不连给我们这点微薄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就是,这完全不给我们活路,我等要去户部向他王杲讨个说法”。上一届的进士及第,第二名榜眼翰林院修撰罗珵也开口说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七零男主恶毒小妈,但躺赢》《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末世第一狠人》《官人官色》《山海提灯》【微信读书】《沧澜道》《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小紫书】《桃花山刘家修仙传